目前分類:老鄧和歐洲 (1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達豪(Dachau)是一個美麗的小鎮,距離慕尼黑約20公里,鎮內仍保存著一座逾千年的教堂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


 
 
陪伴我多天的Eytan先生讓我暢遊慕尼黑最美的湖光山色、迷人的巴伐利亞農莊、金碧輝煌的宮殿和夢幻童話古堡,卻在行程即將結束之際,帶我見識慕尼黑最令人顫慄不安的一面。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2012年10月6日是慕尼黑啤酒節的倒數第二天,剛好讓我趕上了。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我離開沖浪的河道後,車子經過多間新舊建築物,進入老城區,舉目見到許多美術館、劇院、音樂廳和博物館等,Mr. Eytan告訴我慕尼黑人口只有130多萬,卻擁有約50多座博物館、40多座劇院和音樂廳,其中包括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巴伐利亞歌劇院,相當著名。這兒的確是一座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遊覽維也納後,乘興來到茜茜公主的出生地──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慕尼黑。
 
慕尼黑既是巴伐利亞州的首府,又是德國的第三大城市,南部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交通和旅遊中心,這裡又以釀造啤酒享譽世界,故有「酒城」的別稱。
 
60多年前的二次大戰,慕尼黑曾是德國納粹希特勒的大本營,在戰爭期間遭到炮火的無情破壞,全城幾乎被夷平,經過戰後重建,昔日的戰爭傷痕已不復存在。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我的瓦豪河谷精華遊,就從梅克鎮的觀光遊船碼頭開始。登上遊船的露天甲板,繼續茜茜公主舊日芳蹤的探尋之旅。


  
我端坐甲板上,盡情眺望河道風景,兩岸是滿眼的綠意,天空是純淨的蔚藍,清澄的多瑙河在如斯的美景映襯下,一下子被染上了湛藍。我猛力呼吸一口清新空氣,感到心神愉快舒暢。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電影《茜茜公主》中出現不少令人難忘的感人場面,特別在尾段,當美麗的公主從家鄉巴伐利亞(Bavaria)出發,乘搭皇家郵輪出嫁,逆流向多瑙河的維也納緩緩駛去,成千上萬奧地利人民在河的兩岸夾道歡迎這位未來的年輕皇后,爭睹她美艷迷人的風采。
 
電影在多瑙河的瓦豪河谷(Wachau)實景拍攝,把這一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裡面最美的河谷景色,攝錄在電影中。風景多麼旖旎秀麗,多麼富有詩意,令人嚮往,使我霎時產生泛舟河上的衝動,想要馬上追尋舊日公主的影踪。
 
第二天,我立即水陸並進:先乘車沿著維也納多瑙河的河畔公路到梅克鎮(Melk),接著再趕到河畔的觀光船碼頭,準備來趟藍色多瑙河的精華遊。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奧地利期間,在維也納環城大道外圍為王室家族興建了兩大林苑宮殿群,在東南面的是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又叫貝維德雷宮),在西南面的是美泉宮(Schloss Schonbrunn,又叫熊布朗宮),這兩座宮殿群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輝煌歷史標誌。
 
不過入宮參觀時間有限,只容許我二擇其一,我因此選擇美泉宮,它被認為是歐洲三大宮殿之一,堂皇富麗程度足以媲美法國的凡爾賽宮。由於宮殿內有一泓美麗的湧泉,因此得名。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慕名來到維也納尋找昔日哈布斯堡王朝的光輝歲月,打算以車代步進入舊城區。維也納城保存得相當好,幾乎看不到任何現代建築,舊時的狹窄石卵小路被闢為步行道,不准車子駛入,導致我的原訂行程計劃被迫改道。山不轉路轉,我改上C型的環城大道,以順時針方向「檢閱」兩旁的仿古建築。
 
維也納環城大道的原址是一堵繞城而建的圍牆,1856年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法蘭茲‧約瑟夫一聲令下,將城牆拆建為一條繁華的大道,長4公里,寬56米,大道兩旁一棟棟仿古典風格、風格各異的大型建築拔地而起:教堂、歌劇院、音樂廳和國會大廳等,羅馬式、巴洛克式、哥德式和文藝復興時期不勝枚舉,似乎全歐洲的建築精華全彚集到城裡,贏得了「建築展覽會」的美譽,盡顯王朝的威風。
 
我首先遇上被公認是世界第一流的國家歌劇院(Staatsoper),這座文藝復興式的大樓是大道上首座完成的建築,具有代表性。落成之後的首場演出,是莫札特的音樂劇《唐璜》(Don Giovanni)。世界一流的音樂、歌唱藝術家們,莫不以在此劇院裡演出為榮,每年9月至隔年6月,300多場次的演出毫無間斷,而且每天的劇目從未重複,實在了不起!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一提起維也納,我就會想到「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風靡歐洲的《藍色多瑙河》和《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聽著這兩首旋律優美的曲子,我仿佛親歷其境,倘佯在醉人的藍色多瑙河上,看著粼粼波光化成悠揚的音符;又或者跟隨作曲家的足跡,漫步在清晨的維也納森林間,享受著水青樹綠、百鳥啼鳴、流水淙淙、嫵媚萬分的大自然景色,多麼浪漫,多麼令人陶醉。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來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Vienna),等候領行李的大堂牆壁竟然用了樂章音符當佈景,不言而喻,立刻讓我確確實實感到自己已置身在「音樂之都」。
 
18世紀時期,維也納聚集過眾多聞名世界的音樂家,隨手就可以舉出如貝多芬、莫札特、海頓、約翰‧施特勞斯和舒伯特等,他們在這裡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百聽不厭的世界名曲,所以我這回想方設法都要進入音樂廳,現場欣賞名人名曲的演奏,才不至於入寶山空手回。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我讀過西班牙著名小說家塞萬提斯‧薩維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的<唐吉訶德>(Don Quixote),它是一本騎士小說,諷刺和揭示當時西班牙社會的黑暗和民間的疾苦。小說的主人翁是作游俠打扮的落魄貴族唐吉訶德,他面帶愁容,騎著一匹瘦馬,手持一根生了銹的長矛,戴著一頂破了洞的頭盔,身旁跟著騎驢子的僕人桑丘‧潘沙(Sancho Panza),兩人一高瘦一矮胖。他們遠離家鄉,千里迢迢,漫無目的地到處歷險,為人民打抱不平,挑戰「強大的敵人」。
 
在馬德里的周邊地區,有這麼一條「唐吉訶德的歷險路線」(Ruta de Don Quixote)。我與Vicky這天的旅遊重點,就是跟著游俠的腳步走。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2005年我在台北看過一齣西班牙幽默愛情電影<愛情0規則>(Kilometer Zero),講述7對男女相約在馬德里(Madrid)太陽廣場地上一塊標記「Km. 0」的磁磚,這兒被稱為「西班牙的肚臍」,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從此展開。
 
今天我和Vicky來到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我們不需要相約「零點」開始我們的旅遊故事,不過還是懷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情,選擇「歐洲之門」作起步點。卡斯蒂略大道貫穿南北馬德里,而「歐洲之門」就位於這條繁華的大道上,是當地著名的現代化建築標的物,它由兩幢朝彼此傾斜15度的智能辦公大樓組成,較義大利的比薩斜塔還斜,猶如一對拱門,氣勢恢宏,非常壯觀。兩棟大樓的巧妙設計涉及到結構力學,聽聽司機說它們的地基各有一塊體積6000立方米大、重達1.5噸的「千斤墜」,能抵消傾倒力,使樓體保持平衡,不會出現倒塌的危機。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西班牙東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巴塞隆納是座逾二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風光旖旎,古跡遍布,早已載譽天下,深得旅遊人士的熱愛。
 
此行是Vicky小姐首次到訪,我提議先搭乘觀光渡輪,來一次地中海海岸巡禮,「檢閱」巴城迷人港口,和綿長蜿蜒的海岸線。長達四公里的濱海大道上,排列齊整的熱帶棕櫚樹帶來度假的氛圍,黃金色的沙灘一片黑壓壓的人頭,占滿了泳客和熱愛南歐陽光的遊客,實難想像濱海大道昔日是漁民、水手和碼頭工人作業的地方。經過1992年巴城奧運盛事,巴城這座西班牙著名的貿易港變身成為商業、娛樂的大型水上商城,新穎建築比比皆是,包括屹立海邊的船型商業大廈、藝術造型的巨型世貿中心,連接一條波浪形的步行道,只見遊人絡繹不絕。在這休閒觀光區裡,你絕對不會相信西班牙至今仍擺脫不了經濟的衰退,亦難察覺到它的失業率高踞在25%以上。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來到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隆納,我和Vicky小姐都期望能夠見識到西班牙的兩種「國技」 ──鬥牛和佛朗明哥舞蹈(Flamenco)。

聽西班牙友人講過,來到這裡,一定要看鬥牛,否則就不會了解西班牙人的勇敢和激情;未看過佛朗明哥,就無法感受到西班牙的熱情和奔放。
 
不過自去年9月底,受到保護動物團體的「反鬥牛」抵制,鬥牛在巴城已成了絶唱,馬德里和其他部份城市則依舊保留這種活動,我們唯有寄望馬德里的行程了。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我與Vicky同遊南歐「兩隻牙」──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在里斯本品嚐酥鬆的葡撻,繼而又大啖巴塞隆納(Barcelona)的火腿。
 
Vicky此行早有準備,打聽到香港超市進口西班牙火腿的價格昂貴,100克就要價約400多港元,可不是一般的美食。
 
我們來到巴塞隆納的第一樁事,就著導遊小姐領我們到火腿專賣店搜購聞名世界的哈蒙火腿(Jamon Ham)。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除了河畔的兩代地標建築外,葡撻的發源地傑洛里摩斯修道院也位在貝倫區,導遊小姐說,這座風華亮眼的修道院是葡萄牙王朝最鼎盛年代的結晶產物,自1502年始建,歷時70年才完工,被譽為是該國最偉大的建築,與貝倫塔一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修道院外觀是哥德式風格,但也混雜了北非摩爾風格和印度的特色,屋頂、大門和柱廊的雕塑人物、神像等,都刻畫得鮮明精緻,令人贊歎不已,豪無疑問是一件精雕細琢的工藝品。細看下去,牆內外的花紋圖案竟是以海洋為主,如貝殼、珊瑚和繩索等,與葡萄牙這個海洋王國有關,設計頗為別緻。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里斯本是南歐伊比利亞半島上一個重要的航運貿易海港,依山傍海,有「七丘城」之稱,城市依著七座山丘,地勢高低起伏,又傍著一條源自西班牙的太加河(Tejo)。


 
「七丘城」還有一段來自古希臘的神話,憂傷而深情:傳說海之女神卡利索普深愛著大力神尤里西斯,可是此段感情卻未能永久維持。後來大力神捨女神遠去,女神因此傷心欲絶,走上里斯本的山丘,終日思念遠方的戀人,結果化為一條美麗的蛇,緊纏著里斯本,最終成了七座山丘。這就是導遊口中流傳在當地的神話。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八月初,我和秘書Vicky小姐一來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Lisbon),立刻想起當地一種代表性的特色甜點──葡撻(Nata),葡文全名是Pastel de Nata(即葡式蛋撻)。
 
十多年前,從澳門掀起過一股葡撻旋風,甚至襲捲港、台,食客們紛紛慕名而至,當時葡撻專賣店開遍港、澳、台。今日雖然熱潮已退,但遊客每到澳門,還是不會錯過一嚐葡撻的滋味。
 
葡撻的正宗老店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正巧位於里斯本旅遊景點的貝倫區(Belem),叫做貝倫餅店(Pasteis de Belem)。它自1837年開業,迄今已有170多年歷史。導遊說目前葡萄牙經濟仍陷於衰退中,失業率高企,但在餅店內外,絲毫找不到衰退的跡象,每天依然門庭若市,大量的旅客蜂擁而至,為能嚐到原裝正版的葡撻,即使得要排上幾十分鐘的長龍也不在乎,該店也被當地居民視為朋友聚會的好地方。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日前剛品嚐過哈爾濱「大鐵鍋亂燉鰉魚」的新鮮與美味,充滿地方特色,不由得讓我回想起去年夏天旅遊法國馬賽港(Marseille)時,試吃當地名菜──馬賽魚湯(Bouillabaisse)的經驗。
 
馬賽是法國南部的海濱城市,臨地中海的天然港口,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漁產非常豐富,每到假日,舊馬賽漁港的碼頭旁,擺滿售賣海鮮的攤檔,是當地的一大特色。
 
馬賽魚湯這道法國菜,據說是在2500多年前由希臘人帶到法國,現在已登上國際美食之列,旅遊人士來到這裡,多半不會放過品嚐的機會。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拉維羅是我們此行的最後一程,位於波西塔諾的南面山上,乘車不到1個小時就到達小鎮的中心區。
 
與阿馬爾菲海岸線上其他城鎮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並不是臨海依山而建,而是座落在山上,是一處人口稀少、遠離繁華、樸實又富有文化色彩的田園小鎮,又被稱為「音樂之城」(The City of Music)。

德國音樂家威廉‧理查‧瓦格納 (Wilhelm Richard Wagner,台灣譯為華格納)譜出了大家熟悉的《結婚進行曲》,著名的《帕西法爾》(Parsifal)則是他最後一部歌劇作品,劇中第二幕的背景──主角帕西法爾抵抗魔女誘惑的美麗花園,就是從這座小鎮的迷人景緻獲得靈感。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