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老鄧玩轉南半球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離開南美行程第一站的蘇里南之後,緊接著我來到了嚮往已久、風光明媚的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

ABC (1).jpg

說起加勒比海,我算是有點熟悉,又不太熟悉。雖然未曾到訪過,但加勒比海群島風景秀麗,一直是歐美電影實景拍攝的地方。1962年007占士邦(台灣譯為詹姆士‧龐德)首部電影《鐵金剛勇破神秘島》(Dr. No,台灣譯為《第七號情報員》)的故事背景就發生在加勒比海的神秘島嶼上。近年來一系列海盜電影,更將加勒比海海盜橫行、尋寶救美的故事搬上銀幕,電影中可見美景處處,碧海藍天,充滿熱帶風情。

我的第二站,即為加勒比海上的A、B、C三個「夢幻小島」。

ABC (2).jpg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阿姆斯特丹島上有一座由荷蘭殖民者建起的新阿姆斯特丹堡,從市區經陸路到城堡,必須跨過一條連接帕拉馬里博和科莫韋納區的跨海大橋──威登波斯橋(Wijdenbosch brug)。

401 (1).jpg

大橋如彩虹般橫架在蘇里南河上,兩岸距離不遠,不過此橋建於20年前,已不足以應付目前繁忙的交通,尤其在每天上下班時間,是交通堵塞的尖峰,往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通過。導遊為了避開這時段,安排我先遊首都市中心,然後再過河前往對岸。

401 (2).jpg

就在過橋的時候,我隱約見到河道中有一個黑色浮沉物。向導遊打聽之下,卻只能得知那是艘沉沒在河道中的德國商船,至於它的沉沒因由,卻是怎麼問都得不到解答。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到帕拉馬里博,一定不能錯過兩處最有代表性的歷史景點,一個是市內的澤蘭迪亞堡壘(Fort Zeelandia),另一個是市郊的新阿姆斯特丹堡壘(Fort Nieuw Amsterdam)。

澤蘭迪亞堡壘就在城內中心區(Centrum),離獨立廣場約200多米遠。我橫過廣場前的克雷恩大道,朝蘇里南河畔走過去,這一帶就是澤蘭迪亞堡壘遺址。

301 (1).jpg

17世紀初期,這兒是首批歐洲殖民者落腳之地,他們建起了木欄柵圍起小鎮,後來又由法國人蓋起一座木城堡,最後英國殖民統治者在原城堡基礎上用磚石築成一座星形堡壘,堡壘的模樣便一直保持到現在,守護河畔近200多年。帕拉馬里博的名字也是出自土語foto,就是fort(堡壘)的意思。可以說,帕拉馬里博就是堡壘城市。 

302 (2).jpg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印第安人的智慧和勇氣,讓我由衷佩服。在缺乏運輸工具的時代,他們能夠排除萬難,在空氣如此稀薄、雲霧繚繞、高拔險峻的高原上,建起一座雄偉的城市,真的是不可思議。

蒂瓦納庫往前不遠就是印第安的聖湖──的的喀喀湖(Lago Titicaca),我曾在2013年到過。湖上有兩個屬於玻利維亞的小島:太陽島(Isla de Sol)和月亮島(Isla Del Luna),島上留有古印第安人的遺跡。前次我礙於時間所限,並未上島探訪,這次依舊「過門而不入」,沒有打算探訪湖中古跡,反倒選擇回程拉巴斯時,順道前往郊外一處擁有獨特地貌的月亮谷(Valle de la Luna)。

沿著高原公路返回城市的途中,我和導遊、司機在車上聊開,說起有關印第安人的種種奇風異俗。話題之一講到至今印第安人仍有「試婚」的習俗,做法是讓男女雙方在一起共同生活兩年,試婚期間,如果發覺不合適,雙方便可各自回到父母家裡;若然大家都滿意的話,就可以正式結婚。當然,在相處的這段日子裡,雙方都會注意避孕。

另外的的喀喀湖漂浮島上的島民則會舉行更加隆重的結婚儀式,全島會為新人舉行為期三天三夜的狂歡派對,不過這一對新人卻要被「禁閉」在新居裡,互相對視三天。同時,島上有一個相當嚴格的規條,婚後男女不能離婚,否則就會被趕出漂浮島,終生不得再踏足島上。

我聽罷這些習俗,只是莞爾一笑,並未感到驚異,走訪世界各地,總會不時聽到一些結婚習俗,各有各的特色,就像中國雲南四川一帶的納西族摩梭人也有「走婚」的習俗,與印第安人的試婚相較起來,也是不遑多讓。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車子離開拉巴斯後,穿過El Alto小城,沿著高原公路繼續前行,約70公里之外,玻利維亞著名的古印第安文明遺址──蒂瓦納庫(Tiwanaku)就在眼前。

 02 (2).jpg

古城的位置在的的喀喀湖邊約20公里的高原荒野上,介於玻利維亞與秘魯兩國之間。這裡海拔高約3900米,我一進入遺址區域內,就感到胸口有些悶,高原上含氧量很低,我不得不放慢腳步,適應氣候。

首先來到的是遺址前面的博物館,了解一下古遺城的文化歷史。館內陳列巨型的神像和部分出土的陶器和木乃伊等。根據資料考證,公元前1500年人類就在這帶群居和耕植,從原本一座小村莊逐漸發展壯大成為蒂瓦納庫帝國,帝國全盛時期疆土覆蓋到今天的玻利維亞、秘魯、智利和阿根廷,對這些國家地區的文化藝術有很深遠影響,這遺城則是蒂瓦納庫帝國政治、宗教、文化的重要城市。

01 (1).jpg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拎著濕透的外套告別「天空之鏡」烏尤尼,直奔機場,飛返駐地拉巴斯。

010.jpg

玻利維亞這個總面積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家,人口約有1000萬,卻擁有兩個首都:拉巴斯是行政首都,總統府、議會和政府機關都設立在這座城內,是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蘇克雷(Sucre)則是根據憲法規定的真正首都,是最高法院的所在地。

拉巴斯的城市全名為Nuestra Señora de La Paz,是過去西班牙人統治時期留下來的,西班牙語La Paz即是「和平」之意,因此又有「和平之城」的稱號。不過由於能源價格大跌,經濟增長緩慢,全國差不多有一半以上人口仍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使得拉巴斯跟其他玻國城市一樣,治安變壞,尤其在晚間,經常有搶劫旅客事件發生,非常不安全,「和平之城」變成徒有虛名。

當我返回拉巴斯時,已是月上九霄,夜幕低垂。拉巴斯機場建在海拔4061米高的山脊上,比西藏拉薩的貢嘎機場高出將近500米,是世界最高的機場。至於在山谷下面的城市,仍比拉薩高200多米,平均海拔達3800多米。我在此待了3個晚上,慶幸沒有高原的不良反應影響旅遊的興致。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尤尼鹽湖景色媲美天堂,我在「鏡」上悠遊大半天,這才興盡而返。

回程路上遇到一群剛抵達的香港青年旅客,他們深深受到天空之鏡奇觀的感染,興奮地捲起褲管,赤足踏在這個奇幻世界中,肆意拍攝。我心裡暗暗為他們擔心,在這樣烈日下,雙腳沾上高鹽度的鹽晶體,到晚上就會有皮膚刺痛的感覺。

376.jpg

386.jpg

372.jpg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午後的陽光變得猛烈,我在車上已感到熱浪逼人。

晴空萬里下的烏尤尼鹽湖,湖面被陽光照耀得更加清透,一時間,我被這壯觀奇幻的景色迷住了。我興致盎然爬上車頂,居高遠眺,盡情欣賞這如幻似真的人間仙境。若要用筆墨文字來形容天空之鏡的鹽湖,我認為「beauty and magic(美麗和神奇)」應該是最貼切不過了。

340.jpg

我見到湖面上劃了一道道寬闊的軌跡,便向導遊打聽,才恍然這是為了讓長途巴士司機用以辨別方向的「人造車道」。他表示,走在天地相依的夢幻鹽湖上,就算你是當地的居民,仍有迷路的可能。此時剛好一輛大型旅遊巴士從遠方駛過來,濺起湖面上的積水。這一幅海市蜃樓的神奇畫面,引人入勝。

073.jpg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鳥尤尼鹽湖(Salar de Uyuni/Uyuni Salt Flat)是世界上最大面積、最高海拔的鹽沼,總面積達10,582平方公里,自東向西約250公里,自北向南則約100公里,海拔將近3700米。

探討鹽湖的成因,得往前追溯到遠古的冰河時期,由於地殼劇烈運動,海底隆起,造就了安第斯山脈,也形成許多鹹水湖。根據地理學家的考研,這裡原來是一座巨大的鹹水湖──明欽湖(Lake Minchin)。隨著地殼不斷變動上升,以及時間的變遷,巨大的湖泊逐漸乾涸,分成為兩個鹹水湖:普波湖(Poopo Lake)和烏魯烏魯湖(Uru Uru Lake),同時也留下一大一小的鹽沼:鳥尤尼鹽沼和科伊帕薩鹽沼(Salar de Coipasa)。

我們的四驅車在泥路上行走了半個小時,來到鹽沼的區域後,司機開始小心翼翼地駕車,緩慢駛進湖沼裡。透過車子的擋風玻璃望過去,我頓時被面前的美景所震懾。

一望無際的天與地,在和煦的朝陽反射下,鹽沼與湛藍的天空完美的融合起來,不分彼此。當司機關上引擎後,除了風聲之外,四周萬籟俱寂,我猶如走進了另一個天堂世界,時間仿佛停滯下來。這般夢幻仙境令我如痴如醉,我不禁屏住呼吸,生怕一點動靜就驚擾了此處的神靈。

141.jpg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2013年底登上過「天空之城」馬丘比丘,這次,我的目標是「天空之鏡」(Mirror of the Sky)!

L1110803.JPG

今年2月,我重新踏上南美的征途,再接再厲,繼續刷新個人旅遊的記錄:玻利維亞(Bolivia)成為我第109個造訪的國家和地區。

玻利維亞是高原國家,平均高海拔3000多餘米。這個國家的旅遊勝地很多,不過此行只將重點放在兩處:尋找蒂瓦納庫(Tiwanaku)的古遺城,以及讓世界各地旅遊人士趨之若鶩的「天空之鏡」鳥尤尼鹽湖(Salar dc Uyuni),凡是遊過的朋友都異口同聲,一致認為這裡有若天堂仙境,是「人生必遊之地」。

為了適應該國的高原氣候,我先在玻利維亞的第一大城市拉巴斯(La Paz)停留一宿,第二天凌晨四點就出發,趕搭當天第一班的航班,飛往西南部小鎮鳥尤尼(Uyuni),就為了那片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極致景觀。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利馬市的一處山上,有座無名戰士紀念碑,高聳碑前的平台正好可以讓我俯瞰這座地貌獨特的城市。市內地勢高低起伏,許多商業大樓和民房社區,就建在海邊的懸崖或山丘上。

附近不遠處,立著伸開雙臂的太平洋基督像(Christ of the Pacific),外型和著名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基督像非常相似,也曾遭受熱議。

010無名戰士紀念碑.jpg

013.jpg

014太平洋基督像.jpg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唐人街後,繼續沿著鋪有大石板的狹窄步行道前行,就會來到老城的武器廣場,現在又叫做馬約爾廣場(Plaza Mayor)。這座廣場算是老城的中心區,有10多條街道自廣場向四面幅射狀延伸出去,使得城市布局如棋盤一般。

最早之前,老城是由西班牙殖民統治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Pizarro)建成,自1535年便已經是西班牙帝國在南美洲的總督駐地,又是重要的行政、文化和宗教中心,這座400多年的著名古城仍然保留西班牙風格的寬闊廣場。

本來廣場上有一座皮薩羅的騎馬銅像,紀念他發現和建造利馬的功績,不過銅像的命運也如同其他南美國家一樣,因為受到印第安人的反對而被迫遷移了。

這一天,廣場中央青銅鑄造的噴水池邊,聚集不少市民,因為數名穿著整齊制服的樂隊成員,手持結他(吉他)或曼陀林一類的樂器,在廣場演奏起拉丁美洲的音樂,引得旁邊的民眾也跟著載歌載舞起來。這場意外的街頭表演令人又驚又喜。

222.jpg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秘魯,一個遙遠而又神秘的國度。

說到遙遠,從香港到秘魯可真不是件易事:自香港出發,非得選擇由美國或歐洲國家轉機不可,全程飛行時間(含轉機時間)接近30小時,如此長途,令很多亞洲旅客卻步不前。

再說到神秘感:秘魯有聞名於世的印加文化,以及代表印加帝國的馬丘比丘。

L1120783.JPG

我與在北京認識的朋友周健和先生相交已久,雖經他多次邀請,我卻都因路程太遠而無法成行。終於在2013年底,我參加了南極論壇南極行活動,因緣際會乘機繞道來到秘魯。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阿納凱納海灘不僅僅是國王當年登島的地點,而且這裡曾發現過島上唯一的木板古文字,證明這區曾經是文化政治的中心。

001.jpg

講到木板留下的古文字,其實是刻在木板上密密麻麻的符號,猶如象形文字一樣,有的像人、像鳥和魚;有的從右至左,有的又從左到右。究竟「文字」代表什麼?現在世界上只留下20塊這樣的木板,已經無人能夠解讀,使它們又成為島上的另一個謎團!

002.jpg

根據考古學家猜測,這些是古人隨身攜的「書本」,用來歌頌神靈的詩歌和神話等。島民叫它做「隆戈‧隆戈」(Rongo Rongo),就是「會說話的木板」的意思。我直到後來前往復活節島市中心的博物館,才親眼見識到這些古文字木板。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留在島上的這段日子,我每天跟著導遊踏遍島上每一寸土地,一面追尋失落千年的島民文化,一面欣賞迷人大自然天海一色的風光。

最令我難忘的是在海邊觀日出。

我在凌晨摸黑來到拉諾拉拉庫火山山腳下的海邊,這兒有座由日本人在1991年間出資修復的摩埃祭台遺址──唐加力奇祭台(Ahu Tongariki)。1960年,一場9.5級地震引發的海嘯無情沖跨摩埃像,讓它們全部倒卧在地上。後來日本人運來起重機,把地上的摩埃石像一一扶正修復,並且把其中較完整的15尊竪立在祭台上。我從遠處望過去,15尊巨大雕像猶如一堵高牆,背海面山而立,一字排開,在寬闊的海邊,構成了壯觀的畫面。

200_nEO_IMG_nEO_IMG.jpg

210_nEO_IMG_nEO_IMG.jpg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6.JPG

智利偉大詩人巴勃魯‧聶魯達(Pablo Neruda)寫過一首《分離的玫瑰》(The Separate Rose)長詩:

巨人雕像一個個豎起,
他們像在直立行走,
直至島上全是石頭鼻子的人;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翌日,我迎著清晨的一縷曙光,乘搭南美洲最大的航空公司──秘魯航空(LAN)的航機,直飛離聖地牙哥3,500多公里外的南太平洋孤島。

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位於煙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與世隔絕。小島呈三角形狀,面積只有165平方公里,略比台灣的金門島大一點。地理結構上,它是太平洋板塊的火山島,一萬多年前由三座海底火山噴發後連結成一個小島,現在它們分別座落在島上的三個角落,鼎足而立,島上則遍地是火山岩。

092.jpg

1722年4月5日復活節當天,荷蘭探險家雅各布‧羅格文(Jakob Roggeven)發現了這座島嶼,所以才以「復活節」來命名。當地島民對它的稱呼則是拉帕努伊島(Rapa Nui)以及赫布亞島(Te Pito te Henua)(意思就是地球的肚臍)。

充滿神秘感的島嶼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來尋幽探秘,我也不例外,不遠萬里,慕名而來。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聖地牙哥的市區約640平方公里,整個都會區的面積更超過15,400平方公里,想要用半天時間「征服」它,是無法辦到的,我唯有精選其中幾個主要景點,感受這座400多年歷史古城的魅力!

我的下榻酒店位置在聖盧西亞山(Cerro Santa Lucia)下,這是智利人民心目中的聖山。當年西班牙殖民主義者在這裡與保衛家園的印第安人爆發驚心動魄的戰爭,被屠殺的印第安人不計其數,它見證了這一段悲慘的歷史。

不過今天這兒早已物是人非,變成「人約黃昏後」談情說愛的地方,獲得了「情人山」的別名。

我並未登山打擾卿卿我我的小情侶們,順著從山腳伸延到城中的奧希金斯大街(O’higgins Avenue)走進新舊城區。

以智利國父奧希金斯為名的大街,寬100米,全長3公里,貫穿全城,四通百達。街道中間是茵綠草地,兩邊濃蔭綠樹,還有不少噴泉和塑像。這是首都的繁華地帶,仿如是聖地牙哥版的「香榭麗舍大道」。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與在船上相處十多個晝夜的南極團員握別後,重回到未完成的南美征途,搭機飛越縱貫南美洲大陸的脊梁山脈──安第斯山脈(Andes Mountains),踏上了智利的國土。

002.jpg

從地圖上看,智利(Republic of Chile)呈長條狀,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總面積共有756,626平方公里。她面臨太平洋,有一條長逾1萬公里的海岸線,接壤的國家包括阿根廷、秘魯和玻利維亞,而且還與南極洲隔海遙遙相望,因為處在世界最南端,所以又被稱為「天涯之國」。

除了獨特的地形外,她還有兩個非常知名的島嶼:一是因為《魯賓遜漂流記》而聲名大噪的胡安‧費南德斯群島(Is. Juen Fernandez),其二就是復活島(Easter Island)。兩者都是旅遊的熱門景點,而我此行就是衝著復活島這片「海上孤舟」。

要到復活島,非得經首都聖地牙哥轉機不可,我乘此機會,抓緊半天時間,到市區走走,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離開「天堂」返回郵輪的那一宿,我們大伙懷著一樣的心情,惦記白天在布朗站上遇見的巴布亞企鵝,這些小精靈們可愛憨厚的模樣,為我們帶來不少歡笑,大家都期望能有機會進行更近距離的接觸。

翌日天氣轉佳,海面上的景色由沉悶陰暗換上了鮮明色彩,跟昨天形成強烈的對比。船長見機不可失,立即掉頭,回航諾伊邁爾水道(Neumayer Channel),讓我們有機會在藍天白雲下欣賞到「三峽」美景。

DSC00846.jpg

DSC00840.jpg

這次郵輪順利通過水道,接著繞過傑拉許海峽(Gerlache Strait),進入埃雷拉水道(Errera Channel),目的地是庫佛維爾島(Cuverville Island)。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