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尤尼鹽湖(Salar de Uyuni/Uyuni Salt Flat)是世界上最大面積、最高海拔的鹽沼,總面積達10,582平方公里,自東向西約250公里,自北向南則約100公里,海拔將近3700米。

探討鹽湖的成因,得往前追溯到遠古的冰河時期,由於地殼劇烈運動,海底隆起,造就了安第斯山脈,也形成許多鹹水湖。根據地理學家的考研,這裡原來是一座巨大的鹹水湖──明欽湖(Lake Minchin)。隨著地殼不斷變動上升,以及時間的變遷,巨大的湖泊逐漸乾涸,分成為兩個鹹水湖:普波湖(Poopo Lake)和烏魯烏魯湖(Uru Uru Lake),同時也留下一大一小的鹽沼:鳥尤尼鹽沼和科伊帕薩鹽沼(Salar de Coipasa)。

我們的四驅車在泥路上行走了半個小時,來到鹽沼的區域後,司機開始小心翼翼地駕車,緩慢駛進湖沼裡。透過車子的擋風玻璃望過去,我頓時被面前的美景所震懾。

一望無際的天與地,在和煦的朝陽反射下,鹽沼與湛藍的天空完美的融合起來,不分彼此。當司機關上引擎後,除了風聲之外,四周萬籟俱寂,我猶如走進了另一個天堂世界,時間仿佛停滯下來。這般夢幻仙境令我如痴如醉,我不禁屏住呼吸,生怕一點動靜就驚擾了此處的神靈。

141.jpg

032.jpg

075.jpg

我謹慎地走出車外,踏上剔透的鹽湖淺水,每走一步,影子相隨,就像走在一面巨型的鏡子上。低頭俯視,在「鏡子」上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覽無遺,用如此特別的方式來「攬鏡自照」,真是種奇妙的體驗!放眼遠望,人、車、山巒、雲彩與天地間連在一起,景色美得令人瞠目窒息。我的相機快門按個不停,設法留住天際雲層的每一個變化所帶來周遭景致的轉換。

273.jpg  

090.jpg

091.jpg

接著,我乘車縱橫,整個「鏡湖」的三分之一都被我走遍,依舊興致高昂。司機還讓我坐在車頂上,視野更加寬闊,因為天與地之間是如此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遠方的地平線竟變得模糊難辨。此情此景,真是非筆墨能形容。

352.jpg

329.jpg

319.jpg

導遊是一個年輕的大學生,喜歡攝影。我在他的設計下,拍下不少誇張但充滿趣味的照片,事後我把一些照片放上臉書時,即刻獲得不少的讚嘆回響。

095.jpg

280.jpg

311.jpg

湖沼的中央,原來有一間舊的鹽酒店Salt Hotel Playa Blanca,不過由於旅遊局擔心會對這片寧靜潔白的鹽湖造成汙染,1999年已停止營業,空置的酒店於是成為湖中旅客漫步後休息和午餐之地。酒店外面的廣場,多國的國旗隨風飄揚著。

122.jpg

301.jpg

302.jpg

304.jpg

我在停業的酒店內用過自備的午餐後,導遊繼續帶我尋找鹽之眼(Salty Eyes)、鹽堆(Heaps of Salt)等。最惹我注意的是湖面上的六邊形構圖,一塊塊六邊形「鹽磚」整齊地鋪在鹽沼上,導遊解釋這種Salt Hexagons是自然現象,經過日曬蒸發,湖上的鹽隆起成六邊形的圖案。不過隨著季節的循環,這種圖案結構亦會自然消失。一般六角圖形的湖面會在5到12月出現,而1到4月就不多見了,我算是運氣很好!

128.jpg

333.jpg

127.jpg

我來到的二月初,雨季才剛結束,鹽沼上的水不多,只有手背那般淺,所以在陽光下,出現的倒影更加清晰。導遊補充說,並不是全年都能在「天空之鏡」看見如此美妙的倒影景色。若雨下得太大,積水過深,車子和人都無法進入;風力過強,水波漣漪不斷,也沒辦法產生平靜如鏡的倒影。此外,若在旱季前來,湖水乾涸,留下一層以鹽為主的礦物硬殼,湖面如同堅硬的陸地,不僅能讓車子安全駛過,可以見到一片白茫茫如雪地般的景象。

至於為什麼遊鹽沼一定要由當地導遊帶引?導遊表示,旅遊鳥尤尼鹽沼可不能光指望指南針,這裡沒有地標(Landmarks),僅能依靠兩座大火山,藉著辨認哪一邊是Mount Tunupa、哪一邊為 Mount San Pablo來了解方向。過去十多年間,也曾發生外國遊客失蹤事件,因此現在遊鹽湖,都必須有當地導遊的陪同。

時間所限,我未能登上鹽沼中的魚島(La Isla del Pescado)欣賞島上的仙人掌植物。當然,若時間夠充裕的話,甚至還能在鹽湖留宿一宵,把「天空之鏡」日出、日落的景色全部收入眼底,這就更為完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