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茜茜公主》中出現不少令人難忘的感人場面,特別在尾段,當美麗的公主從家鄉巴伐利亞(Bavaria)出發,乘搭皇家郵輪出嫁,逆流向多瑙河的維也納緩緩駛去,成千上萬奧地利人民在河的兩岸夾道歡迎這位未來的年輕皇后,爭睹她美艷迷人的風采。
 
電影在多瑙河的瓦豪河谷(Wachau)實景拍攝,把這一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裡面最美的河谷景色,攝錄在電影中。風景多麼旖旎秀麗,多麼富有詩意,令人嚮往,使我霎時產生泛舟河上的衝動,想要馬上追尋舊日公主的影踪。
 
第二天,我立即水陸並進:先乘車沿著維也納多瑙河的河畔公路到梅克鎮(Melk),接著再趕到河畔的觀光船碼頭,準備來趟藍色多瑙河的精華遊。

前往梅克鎮的一路上綠意盎然,山麓平原覆滿郁郁青青的葡萄園,當中還有傳統的村莊、教堂、古堡遺跡點綴其間,一股中古世紀的氣息油然而生,我這個城市人忍不住要求司機放慢車速,以便盡情欣賞沿途自然優美的景色。











 

瓦豪河谷遠離維也納市區逾80公里,其中最精華的是梅克鎮與克雷姆縣鎮(Krems)之間長約35公里的這段河谷,一般車程約1個半小時就能到達,不過我貪戀上河畔美色,花了兩個多小時才到達梅克鎮。




  

到達鎮上,我先參觀屹立在岩坡上的梅克修道院(Stift Melk)。岩坡是鎮的最高點,因此登上修道院能俯瞰全鎮,加上它毗鄰河谷,更可以從高處欣賞兩岸的蒼翠林木。



梅克修道院已有900多年歷史,它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築,今天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博物館,是了解本篤教(Benedictine)在奧地利發展歷史的場地,裡面還有幾間經典的大廳和一座大教堂。修道院前身是城堡,後來才改建成修道院,而在修道院即將建成的時候,還遭受一場大火燒毀,可說是波折不斷。




 
庭院後面一列排開黃白色相間的大樓,大樓內陳列神跡、繪畫和其他珍貴文物。樓內有座大理石廳,氣勢讓人驚嘆。其實在這座大廳內,只有門框和門上的山牆才用上大理石,其餘都是畫工用灰泥畫裝飾,不過技術精良,維肖維妙,若不是修道院的導遊解說,真不容易分辨出來,還以為整座大廳都用大理石裝飾呢!
















 

大理石廳






大理石廳外面的特大陽台更是別有風光,我留意到它後方的教堂有一對聳立的高塔,雙塔中間是多尊聖者的雕塑,這是一座富有洛可可風格(Rococo Style)的建築。講到洛可可風格,其實是以巴洛克建築為基礎演變而來,一般用在室內裝飾,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常使用彎曲線條,也多以貝殼、葉片、花草等自然圖案做裝飾,有別於巴洛克的華麗大方,洛可可偏重細緻精美。我留意到擁有雙塔的教堂正具備這些典型的風貌。




 

至於陽台正前方,是片開闊的平原,小鎮和多瑙河一帶的美景盡收眼底,與沿途車上所見的有所不同,處在這樣寧靜典雅的田野景緻前,心境豁然開朗。








 

大陽台隔壁的圖書館是整座修道院中唯一不准拍照的地方,館內藏有自9世紀以來的珍貴典籍,連四周的木書櫃都鍍上金邊,典雅華麗。我沿著一條如鸚鵡螺形狀的旋轉梯走下去,這道旋轉梯設計很特別,尤其是在樓梯底部安裝一面鏡子,我從高處往下望,頓時覺得深不可測。







下了梯子就來到大教堂,這次是修道院參觀行程的最後部分。教堂內金碧輝煌,華麗壯觀,圓穹頂開了幾扇對稱的窗戶,陽光就透過窗戶灑落到大殿內,採光效果很好,同時高聳的主祭壇上每尊聖者的塑像都鍍上金箔,金光燦爛,表達信徒對天主的無限尊崇。




 
大教堂穹頂上的壁畫出自於奧地利繪畫大師Johann Michael Rottmayr的手筆,把聖本篤(St. Benedict)的神跡故事描繪上去。我在維也納卡爾教堂搭乘升降機直達高處所見的壁畫,也是這位畫家的著名大作。祭壇對面一座巨型的管風琴被一群為聖本篤歌功頌德的天使和丘比特雕像圍繞著,造型活潑可愛,惹人歡喜。




  

我未在修道院久留,爭取到一些時間前往鎮上閒晃。從鎮上的熱鬧大街偶然回過頭來仰望修道院,更覺它的神聖威嚴,像為這古鎮守衛站崗。卵石大街的兩旁都是紀念品商店和咖啡廳等,依然保留著典雅的文藝復興時期氣息,未因時代演進而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