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到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隆納,我和Vicky小姐都期望能夠見識到西班牙的兩種「國技」 ──鬥牛和佛朗明哥舞蹈(Flamenco)。

聽西班牙友人講過,來到這裡,一定要看鬥牛,否則就不會了解西班牙人的勇敢和激情;未看過佛朗明哥,就無法感受到西班牙的熱情和奔放。
 
不過自去年9月底,受到保護動物團體的「反鬥牛」抵制,鬥牛在巴城已成了絶唱,馬德里和其他部份城市則依舊保留這種活動,我們唯有寄望馬德里的行程了。
 
到達巴城的第一晚,我們得到酒店協助,幸運拿到門票,得以前往市中心的Palacio del Flamenco劇院,欣賞佛朗明哥國技演出。





我知道這個節目是中台旅客指定行程之一,當晚劇院座無虛席,絶大部份的座上客都來自台灣。
 
劇院本身既是演出場地,又是餐廳。光從外表看來,會覺得它有點小。其實不然,裡面足足有3個不同大小的獨立劇場,全年無休,每晚從6時多直至12時才結束,每場演出一小時,分別由不同的吉卜賽演員擔綱演出。我聽旁邊的導遊講,每年7、8月旅遊旺季時,每晚3場的演出,幾乎場場爆滿。


 

一個小時的演出裡,台上舞者除了2位男士外,其餘6位都是女性,舞碼包括男、女獨舞、雙人舞、男女共舞和群舞等。其中一位主演的女舞蹈家Karime Amaya,是佛朗明哥著名舞蹈家Carmen Amaya (1913-1963)的姪女,也盡得她的真傳。
 
「佛朗明哥」這個詞來自於西班牙阿拉伯語 fellah mengu,是「逃亡的農民」之意,指的是從印度逃亡,經過長途跋涉,來到西班牙南部定居的吉卜賽農民,所以夾雜著印度、阿拉伯、猶太等文化藝術元素,又混入了西班牙南部安得魯西亞地區的風格,由此而發揚光大,成為西班牙的國技。
 
未掀開簾幕之前,我還誤將馮京當馬涼,以為它跟阿根廷的探戈沒什麼兩樣。看過以後,才知道兩者大有分別。
 
探戈一般是男女雙人舞,表演者神情嚴肅;佛朗明哥卻是激情似火,男女舞者的演出各有特點:女舞者擺動手腕和手臂,扭動著身軀、踏著高跟鞋,配合吉他的音樂、拍踩著地板,韻律感非常強烈。雙手握著的響板會隨音樂節奏拍響,這左右手的響板聲可不一樣呢!左手邊的音色較低沉,代表男性;右手音色較高亢,代表女性,左右響板的聲音其實就是男女雙方互訴衷情,流露內心世界的藝術表現,這可是需要耳力才聽得出來的細節。隨著音樂曲調的變化,女舞者的表情與眼神,或表現歡愉,或顯現哀傷落寞,在狂野的舞姿中又顯現出一股文雅優美。
 






男舞者則展現激情豪放的舞姿,手舞足蹈之餘,頭部也不斷擺動,伴著急速的音樂節拍,用腳跟、腳尖、腳掌拍踏著舞台,把地板踩得震天響。
 



 
一整夜的精彩演出,台下觀眾幾乎都是屏息欣賞,看得如癡如醉,不停拍和著,完全投入其中,與台上的表演融合為一體。





 

男女舞者的精湛舞技,搭配後排的吉他伴奏,以及歌手們引吭高歌,將當晚演出帶到了最高潮。
 
由歌、舞和吉他音樂三種藝術結合而成的佛朗明哥舞蹈饗宴,讓我們一整晚大飽眼福和耳福,而後繼續前往當地著名海鮮食府Botafumeiro,大啖西班牙美食,滿足口腹之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鄧予立 的頭像
    鄧予立

    鄧予立看世界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