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度處女行從齋浦爾(Jaipur)開始。

齋浦爾與鄰近兩個城市阿格拉(Agra)和德里(Delhi)被旅遊界評為「黃金三角」,不過我對她的名氣一無所知,卻由於婚禮活動恰巧在這裡舉行,因緣際會,第一站就來到這個旅遊熱門地。

從德里國際機場轉搭內陸班機,航程約半小時,就抵達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唯一的桑加納爾機場(Sanganer Airport)。機場入境大堂裡面受到嚴格的管制,除等待行李的到境旅客外,其餘只能在機場外面守候,因此出口處擠滿人群,場面一片混亂,我根本分不清哪些人是來接機,哪些則是旅行社的導遊。甫踏出大門,我的行李幾乎立刻被搶客的的士(計程車)司機攔截,幸好我眼明手快,找到老友安排接機的司機,避開一場搶客混戰。

四月底的齋浦爾,氣溫高達攝氏四十多度,加上它的位置就在北印有印度大沙漠之稱的塔爾沙漠(Thar Desert)入口,塵沙滾滾,非常乾燥。我在車內仿如蹲坐烤箱般,空調壓根兒敵不過外面的高溫。

齋浦爾建於近三百年前的一七二七年,是由莫臥兒帝國(或稱蒙兀兒帝國)時期拉杰普特族(Rajput)王公薩瓦伊‧齋‧辛格二世(Sawai Jai Singh II)興建,那時正是王朝的喧赫年代,整座城市相當具有規模。時至今日,齋浦爾成了拉賈斯坦邦的首府城市,城市面積有一萬一千多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三百萬,是印度北方重鎮。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光飛逝,很快地,我們又將迎接新一年的來到。

這即將結束的一年,對我而言,是極具紀念性的一年——我舉辦了首場個人攝影展。

一直以來,我都以撰寫旅遊文章的方式,藉文字與照片圖像來記錄所見所聞。前一本博文集《夢迴長白:徜徉大東北》的付梓,使我心生將大陸東北地區的自然風光、生活風俗和人文景觀與更多人分享、期盼吸引更多人和我共同領略東北無窮魅力的想法,特別從近30次遊歷東北拍攝的所有照片中精心挑選,以攝影展的方式呈現。我並非專業的攝影家,只是一個充滿分享熱忱的旅遊愛好者。非常感謝各方人士的鼎力協助,使得舉辦攝影展的想法最終能夠付諸實現。展覽陸續在伯爾尼(伯恩)、東京、悉尼(雪梨)、墨爾本、奧克蘭、巴黎、倫敦、瀋陽、西安、香港、北京、上海,還有台北等地舉辦,自2月初一直到12月中,整整十個月馬不停蹄。

儘管如此,我還是手不輟筆,新書《老玩童闖印度》的文稿就是在這樣的「兵荒馬亂」中努力抽出空檔寫完。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我和這個「奇妙」國度的接觸。自2013年有幸參與一場盛大的印度婚禮後,許多熟識的朋友便鼓勵和敦促我絕對要將這段經歷寫出來,然而除了婚禮過程外,印度實在還有太多可以述說的,導致動筆起來一發不可收拾,字數屢屢超過原本的計畫,總算在截稿日前順利完成書稿,幸不辱命。《老玩童闖印度》繁體中文版將於2018年3月初出版,簡體版也計劃在4月和大家見面,這次新書的封面設計挑戰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風格,內容的字數與照片數也都極具份量,期望舊雨新知給予支持與指教。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值此歡慶喜樂的時節,

敬祝各位耶誕快樂,
新的一年萬事順心,吉祥如意!
近期正在緊鑼密鼓準備新書,關於我的印度旅程,預計將於明年三月左右與大家見面,期望舊雨新知屆時繼續給予指教。
Happy Holidays!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未破曉,我就摸黑起早,乘車疾走在沙漠上的公路,向利雅得的東面前進,目的是為了迎接大漠上的旭日。

利雅得位置在哈尼法谷地(Wadi Hanifah)的平原上,要看到日出東方,必須走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穿越達哈拉沙漠,經過山地,抵達另一邊的平原帶,才能夠縱目遠方,欣賞壯麗的日出景觀。

一路上,黃沙滾滾,山地連綿不絕,人跡罕至,只見被風化成奇形怪狀的峭壁懸崖,和平原上叢生的灌木和仙人掌,伴著一座座廢置的民房和放牧人的帳篷,呈現一片荒涼的景象。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利雅得城內有處熱門旅遊景點,代表沙特的一段發展史。

我離開熱鬧的商業中心,跟隨著導遊先來到四方宮(Murabba Palace),它又叫執政宮(The Governor's Palace),始建於1936年,經過9年時間,到1945年才完成,這裡曾是開國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的王宮,因外形為四方形,所以得到此名。

經過政府的精心經營,四方宮周圍開闢成為30多萬平方米的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歷史中心(The King Abdulaziz Historical Centre),中心外圍是植滿茂盛棕櫚樹的綠化帶,用來調節沙漠炎熱的氣候,又有防沙暴和強風的用途,使王宮不致受到風沙的損害。聽當地朋友講,每年5月是利雅得的沙暴(Sand Storm)季節,每當沙暴襲來,強風捲起沙漠上的塵土,舖天蓋地而來,剎時遮天蔽日,伸手不見五指,彷彿世界末日來臨,正是「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導遊表示,歷史中心最美的時候應該在晚上。當夜幕籠罩,燈光點亮,整座四方宮燈火通明,加上天氣又非白日的酷熱,因此許多旅客都喜愛夜遊此地,在迷人燈色下漫步。歷史中心由六個部分組成,除四方宮外,還有國家博物館、清真寺、圖書館、休閒大廣場,以及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歷史研究中心等,可說是集合了沙特的文化、歷史、藝術和宗教等,方便大家認識沙特與利雅得的發展。

文章標籤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從濱海的吉達轉至利雅得(Riyadh,臺灣譯為利雅德),開始我沙特行程的下一站。

說到利雅得,又是中東沙漠中的另一個奇蹟。

它的地理位置剛好在沙特的中部,海拔約600米的高原地區,分別距離紅海約900公里,而離另一面的波斯灣約300公里,是該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逾400多萬。

「利雅得」在阿拉伯語意思就是「花園」的意思,它是阿拉伯半島中部沙漠中的一片綠洲,最初不過是個占地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城。由於水源豐富,水草茂盛,樹木鬱鬱蔥蔥,成為駱駝商旅往返必經之路,是一處貿易集散地。這個阿拉伯游牧民族聚居和放牧的地方,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繁衍的樂土,經過年代的不斷演變,最終成為沙特的首都城市。

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石油的發現更替利雅得帶來迅速的發展。經過沙特政府過去幾十年的勵精圖治,進行城市建設,昔日的沙漠小城一躍而成阿拉伯半島上的商業、經濟、交通樞紐,是紅海和波斯灣之間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對穆斯林教徒來講,是他們每年朝覲聖城的陸上交通站。這裡公路和鐵路網四通八達,緊密地連接半島周邊國家,交通非常方便。此外,涵蓋4座航廈的大型機場——哈立德國王國際機場(King Khalid International Airport),現代化設備應有盡有,更與世界接軌。今天的利雅得已不可同日而語。

文章標籤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所周知,麥加是全球數以億計穆斯林教徒心目中的聖城,我雖然心嚮往之,卻限於沙特國家的法令,無法進城參觀,實在是非常可惜。

這次我往返山區景點途中,曾兩次經過聖城。城外的路標寫著「非穆斯林教徒禁止進入(No Entry for Non Muslems)」,除阿拉伯文外,還加上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日文、韓文等其他6種文字,避免外國人士因為語言不通而引起誤會。

我有次在北京時,與熟悉當地的老朋友聊起,他說到沙特若想進入聖城、聖蹟等地方,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成為穆斯林,此外別無他法。穆斯林不僅可以無礙地進入麥加,還可以到大清真寺朝覲天房克爾白(al-Ka'bah)。

**由於此行無法進入麥加聖城內攝影,因而本篇中多數照片出自於維基百科


文章標籤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