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我和導遊小杜離開古城,來到離克拉科夫數十公里以外的小鎮,先後拜訪兩處世界文化遺產。

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是二戰時期德國法西斯設立的集中營,其後不斷增建,在周邊還加建了另外兩座集中營比克瑙和莫諾維茨,並使奧斯威辛成為管理集中營的總部,總面積達到四十多平方公里。

035

038  

二十年前《舒特拉的名單(Schindler's List,臺灣譯為辛德勒的名單)》電影,就是取材於其中一所集中營的故事。

早先集中營是為囚禁波蘭的政治犯而設,不料後來竟然變成了德國納粹的罪惡淵藪,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間地獄」和「殺人工廠」。經過戰後的查證,自一九四O年到一九四四年間,曾經被囚禁在集中營的人數達到數百萬,其中約一百五十萬人被屠殺,以猶太人最多,佔90%,其餘的有廿七個國籍或地區的人:包括吉普賽人、波蘭人、法國人、奧地利人和蘇軍俘虜等。

一九四四年,當蘇軍攻入小鎮時,德軍倉皇敗退,未能及時銷毀這座惡名昭著的「罪惡城」,使集中營的遺址得以保留下來,讓德國法西斯納粹主義邪惡變態的行為、滅絕人性的罪行無從掩藏。

我在二O一二年曾在慕尼黑親歷了達豪集中營,當時就被裡面陳列的種種罪行、匪夷所思的殺人方法,震攝得毛髮直豎、雞皮疙瘩直冒。因此進入這所「世界最大的集中營」前,心理早有準備,未再被現場的恐怖場面嚇到。

就如達豪集中營一樣,奧斯威辛集中營入口的鐵門上,也豎起「Arbeit Macht Frei(工作就能獲自由)」的字樣,然而人一旦被送進裡面,僥倖能活下來的真是寥寥可數。

042  

如今集中營遺址保存廿八間房屋,每間都展示當年慘無人道的境況,例如其中一間放影室播映十五分鐘的紀錄片,畫面慘不忍睹,令人窒息,包括被被用作生化實驗的「囚犯」,骨瘦如柴的裸體婦女屍體等,如果沒有心理準備,如此衝擊性的畫面,不但會讓人食不下咽,甚至想要把已經吃下肚的東西吐出來!

046

集中營為「囚犯」設計一套效率奇高的流程,當「囚犯」乘著「死亡列車」來到後,先經醫生檢查篩選,根據性別、性取向、宗教信仰等評定每個人的價值,有勞動和醫學實驗價值的留下,沒有的即被殺害。房屋也陳列出男女「囚犯」的照片和檔案,甚至還有堆積如山的皮箱、鞋子、眼鏡和日用品,這些都是從「囚犯」那兒掠奪而來的。另外還有虐待和殺害「囚犯」用的「站牢室」、「毒氣室」、「餓死室」、「焚化爐」和「行刑死牆」等。

068  

049

050

053

054  

047

063

066

另外還在資料室裡面看到許多記錄,有關為了拯救「囚犯」而被虐待至死的勇士們,這些人的英勇行為都會永久受到後人的敬佩。

總括一句:德國法西斯的罪行,「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但願納粹主義永不超生,永遠不能復辟!

我們逐一參觀營地裡的每間房屋,但多半是匆匆帶過,這裡所展示的希特勒納粹主義的種種罪惡壓得大夥兒喘不過氣來。一走出集中營,我們頓時感到自由的空氣是多麼新鮮,迫不及待地深深呼吸。

前往下一個景點的路上,大家久久無法成言,集中營裡一幕幕讓人不寒而慄的畫面將大夥兒籠罩上一層陰影。直到維利奇卡鹽礦博物館的壯觀奇景呈現在眾人面前,大家才終於脫出這層陰影。

「地下水晶城」維利奇卡鹽礦(Wieliezka Kopalnia Soli)是波蘭的國家瑰寶,位於喀爾巴阡山北麓,自十三世紀就開始開採,是歐洲最古老的鹽礦。

174  

小杜先為我講了一個波蘭的傳奇故事:話說從前有一位匈牙利公主名叫金卡Kinga,她出嫁到克拉科夫與大公鮑萊斯瓦夫成親,出嫁前向國王提出要求,希望能獲得一座鹽礦做為嫁妝,理由是當時波蘭沒有鹽礦,有了鹽礦後會給人民帶來幸福。國王答允之後,金卡公主隨即將訂婚戒指投入當地的一座鹽井。

婚後,公主命人前往維利奇卡開掘鹽礦,果然在這裡發現了岩鹽,更神奇的是挖出的第一塊岩鹽上還嵌著公主的訂婚戒指呢!這顯然是一個美麗的神話,不過也說明了鹽礦在波蘭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088  

經過幾個世紀的開掘後,整座鹽礦已有九層,交織著密密麻麻彷如迷宮的隧道。我們首先搭乘電梯至地下六十四公尺的第一層,接著再沿木梯拾級而下,逐個礦坑參觀。為了抵達地底下327公尺的礦坑最深處,我們總共得走380多級的「之」字形階梯。

074  

鹽礦的開採是用Room and Pillar房柱法,現在開放的只有一至三層,總共十九個鹽礦廢坑,參觀路線大約四公里。每層逐一展示開掘採鹽的不同方法,包括由人或是牲畜來運送鹽礦,當然,現在的開採技術就更為先進了。

084

103

104  

至於廢棄的鹽礦坑已被開闢為鹽雕博物館,挖空的巨大坑內,藝術家和工人巧妙地利用空間,雕刻出一座座不同風格的建築殿堂,和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把空洞的鹽坑變成神話故事的教室。

085

162  

專業導遊引導我們伸手觸摸光滑的白色鹽岩峭壁,還用舌尖品嚐地下鹽的鹹味。最讓我眼界大開是第三層的聖金卡教堂(St. Kinga’s chapel),它歷經六十七年時間的開挖(一八九六年開工至一九六三年完成),教堂大廳長五十四米,寬十七米,高十二米,可以容納四百多人,中央是祭壇,四周則是神像和宗教故事的浮雕,室內共有五盞用鹽岩製成的精緻吊燈,把整個大廳照得明亮,宛如白晝。小杜說這大廳每年可讓廿對新人舉行婚禮,一小時收費是五百歐元。

137

139

150  

我來到鹽礦紀念品店,想搜羅坑內出品的岩鹽,可惜都是非賣品,只得無功而退。

166

168

165  

回程中,我們來到改做音樂廳功能的礦坑,此時正在舉行小型音樂會的試音,稍一聆聽,發現音響效果確實不錯!

172  

171  

整天的行程對我的腳力實在是一大考驗,最後我們重回古城的大廣場,找尋補充體力的美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