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克拉科夫城外八十五公里,有著波蘭最高的塔特拉山脈(Tatra Mountains),它是一座由花崗岩和石炭岩結構的大山脈,分隔開波蘭和斯洛伐克,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天然邊界線。
扎科帕內(Zakopane)恰好就在塔特拉山北坡,海拔八百多米高的山坳上,是波蘭最高的小城,因此有「山城」之稱。
我們的車開上了前往塔特拉山的公路,群山起伏,林木蔥郁,山谷下面滿眼盡綠的田野點綴著農村莊園,蔚藍天空襯托獨特的田園景色,周身環抱的是無比清新的空氣,兩個小時的車程竟然令我全無倦意。
終於來到山城的中心區,我們的原訂計畫是先遊小城,之後乘觀光車直達山腰,徒步登山。不料當天正值假日,小城有限的車位已被旅客佔滿,我們唯有改變行程,先登山、再遊城。
一百多年前,塔特拉山已經被開發做旅遊勝地,現在則成為國家公園,是全波蘭最大的登山活動中心和冬季滑雪運動的場地,每逢假日各地的旅客都喜歡來這裡攀山渡假。
小杜說,山裡頭一年四季的風景都不同,此時正值七月炎夏,不過山中氣溫卻徘徊在十五到二十度之間,非常適合登山觀景;若到了十月仲秋,那時層林盡染,落葉繽紛;接下來則是大雪紛飛的冬季,是滑雪好手踏著雪板從天而降的最佳競技場。
由於公園是自然環境保護區,想要登上海拔兩千米的山中湖,只能選擇乘坐馬車或者全程徒步。我擔心膝蓋舊患未必能應付全程的陡斜的山路,便決定坐上馬車。馬車上顛簸搖晃,卻可以讓我以悠閒的方式盡覽山中景色,參天挺拔的杉樹、落葉松和石松等樹木,分別生長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園內到處都設有指示路標,讓旅客更加了解周遭環境。聽說山裡還有不少稀有動物,如棕熊、金雕、土撥鼠和岩羚羊等,幸運的話,還可以見到機靈敏捷的岩羚羊一家三口依偎一起的溫馨畫面呢!
在馬車上折騰了一個小時,來到的是山中湖的公園入口,從這裡開始,一切交通工具禁止使用,只能徒步登山。為了尋得高山上的湖泊,我當然不會放棄,邁開腳步走下去。
經過兩小時對於腳力的考驗,隱藏在高山山谷中,聞名波蘭的「海之眼」湖泊(Morskie Oko,Eye of the Sea)終於揭開神秘面紗,將姣好的容貌展現在我們面前。峰巒疊嶂、懸崖陡峭、幽深峽谷當中,只見一潭如夢幻綠寶石顏色的湖水,清澈如鏡。正午陽光直照下,高山上的冰川倒映湖中,如一道道白光射入湖底,把湖水照個透明。湖邊岩石灘上,早就擠滿遊客,無不著迷於這仙境般的美景。
小杜說,山中湖泊共有兩個,我們面前的是其中較為出名的一個,另一座湖在東面,叫做黑池(Crarny Staw),若有體力的話,可繼續攀上2,499米的最高峰──雷塞峰(Rysy),從那兒俯瞰,就可以見到猶如一雙碧眼的高山湖泊。
我感到非常疑惑,明明是山中之湖,卻為什麼被叫做「海之眼」呢?原來當地流傳一個神話:古時候有位商人帶著珠寶乘船經商,不料在亞得里亞海遇險,珠寶跟船一起沉到海底,商人大難不死,返家後告訴家人,珠寶是送給了海神。過了數月,商人在夢中與海神相會,夢醒之後來到高山湖,居然發現了失落的珠寶。當地人因此相信,大海與山中湖是一脈相通,湖是海的一部分,是海的一隻眼睛,所以稱之為「海之眼」。當地人還喜歡來到湖邊,將硬幣拋進湖中,祈福許願。
我並未繼續往最高峰前進,循著原路下山,重返山城扎科帕內。山城又叫做「波蘭冬季首都」,因為它得天獨厚,一年內有半年的時間都披上皚皚白雪,吸引無數波蘭人前往體驗冬季生活。
扣除掉遊客,其實小山城內只有三萬多人口,都是勾勒烈(Gorale)高山族,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包括語言、服飾、音樂和建築形式,房子上還刻有特別花紋圖案的裝飾。
我在城中最熱鬧也是唯一一條大街Krupowki,就遇到一位高大威猛的勾勒烈牧民,一身傳統服裝,手握巨斧,我當然也沒錯過這個留下塔特拉山高地人丰采的機會,高興地和他合照。
大街上充滿選購紀念品的旅客,這裡售賣的紀念品價廉物美,包括傳統手工製作的毛織工藝品、皮革製品等。我經過街上的流動攤檔,被一糰糰黃金般的乳酪吸引住,詢問小杜之後,才知道它們是當地的傳統小吃「炸乳酪(Bunc)」,味道非常濃郁且可口。此外,還有其他用羊奶做成的各種飲料,聽說也非常美味,但我並沒有嚐試。
我還聽說勾勒烈人喜歡音樂和舞蹈,經常在街上為旅客表演,可惜這趟並沒有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