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香山賞紅葉後,順道到了北京植物公園內的臥佛寺,清朝雍正皇帝稱之為“入山第一勝境”、“西山蘭若之冠”的皇家寺院。 
 

傳說唐朝玄奘法師從印度取經回國,帶回大量的經書和佛緣回到長安,佛教於是成為唐代的國教,在中國掀起修建寺院的高潮,一座“兜率院”就在唐貞觀年間在北京西郊建起來,供奉著一尊三米長的檀香木臥佛,這就是今天臥佛寺的前身,這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現在臥佛寺內供奉的是銅質實心臥佛,原來的檀香木臥佛早已不知去向了,銅臥佛在元代至治元年鑄造,佛像長5.3米,高1.6米,重54噸,54噸約十萬八千斤,象徵著玄奘法師經歷十萬八千里的艱辛路程,達成西行取經,這尊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大最重的銅鑄臥佛像,臥佛頭朝西,足向東南面,左手平放腿上,右手曲肱托頭,是根據佛祖“釋迦湼槃聖跡圖”的故事;描繪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前,在娑羅樹下向弟子們作最後一次教誨的側臥姿勢。

 

 

臥佛寺被清雍正皇帝賜名為“十方普覺寺”,寺院山門是一座琉璃牌坊,雖然這寺是北京的佛教聖地,此時遊人可能都到了香山觀賞紅葉,遊人很少,讓我有時間細心漫步遊寺,琉璃牌坊建於清乾隆年間,用黃綠琉璃瓦建成,華麗精美,五彩斑斕,突出了皇家寺院的恢宏氣勢,“二龍爭珠”琉璃圖案鑲在牌坊上,造型栩栩如生。正面有“同參密藏”四個大字,牌坊背後是“具足精嚴”四字,兩面的題字均出自乾隆皇帝御筆。牌坊前的一排千年古松樹,把寺院襯托得更加清幽神聖。  

 

我穿過牌坊後,進入寺院內,面前就是一座白石橋,架在半月形的放生池,池內養滿了金魚和錦鯉,也有多隻善信放生的烏龜,一般放生池,都是方形的,這樣的半月形的池就較少見了,所以說是較為罕見的。我又照樣站在池邊拍掌呼叫池中金魚,估計池中魚又會游至我近處,可是這次卻未能奏效,因為池旁站在兩位小朋友,正在投放飼料,金魚自然不會理會我的掌聲呼喚了。  

 

我繼續內進,進入山門,見到“十方普覺寺”,就是這座臥佛寺的寺名,接著是天王殿,三世佛殿,最後是臥佛殿。臥佛殿有工作人員守在門外,不容許遊人進入殿內,我只好在殿門前觀瞻披上了紅錦緞,安詳側臥,體態自然的佛像,祂的三面環立著十二尊泥塑像,是十二圓覺。殿上“性月恒明”是慈禧親書的。 

 



殿與殿之間,栽種著千年蠟梅樹和銀杏樹,其中兩株有800多年樹齡的古銀樹,挺拔蒼勁,據聞是從印度移植過來,又被尊為“聖樹”。一具保存得最完美的古銅鐘掛在殿外,每逢大節日時,就供善信敲擊祈福和增壽的法器。 
 

臥佛殿後有一偏院,展示了我國各地著名臥佛的圖片,我入內參觀,才曉得我國各地還有多尊著名的大臥佛,使我又增長了見識。 
 

臥佛寺內庭院重重,點綴著池塘和山石花木,景色別緻,雖然不像其他寺院般熱鬧,而環境清靜,樸實古雅,它占地面積不大,約花一個多鐘頭,就可觀賞完臥佛寺中的景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