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北京話劇《王府井》後,產生一股對王府井大街的懷舊情懷,便馬上拎起相機,走上這條「中華第一街」,尋找它的舊日足跡。
 
《王府井》話劇中描述這是一條歷盡百年滄桑,變遷起伏的商業大街。然而,自80年代到現在,儘管我路過此處已不下數百次,但每次都行色匆匆,未曾仔細留意四周環境,只感受到它的旅客如織、熱鬧繁華。
 
回想首次踏足這裡時,隱約記得這是一條不太寬闊的普通商業街,兩旁是舊式老店,不過當年的模樣早已印象不再了。
 
 
 
現在的王府井是一條旅遊步行街,新式大樓林立,西方名牌店遍佈。話劇中吆喝售賣的氣氛不復見到,換成一處綜合性商業、娛樂、餐飲集中地,近年內地旅遊盛行,來自各省市鄉的旅客逐漸取代了金髮碧眼的外國人。
 
我從東方廣場端進入王府井,過去很少留意區內有哪些店鋪,這次刻意緩下腳步,試圖把舊店找尋出來,與《王府井》話劇的內容來一番印證。
 
在路口,我一眼就見到帽店「盛錫福」,店門上方除了一塊大招牌外,旁邊還以斗大的字列出店規:
 
生意要勤謹,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
帳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
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
工作要精細,切勿粗草,粗草則出品劣。
 

 

 
店規從陶朱公范蠡的經商十八忌中節選出來,明瞭易讀,古今適用,如此精闢的規條,實在令人佩服。
 
王府井的老店碩果僅存,這家帽店是其中之一,它是天津總店於1937年在北京開業的分店,經營的項目是中國傳統帽子。
 
儘管我未能找到話劇中的帽子店「祿頂鴻」,想必是虛構的店鋪,不過另外卻尋得兩間繼續經營的百年老店──「瑞蚨祥」和「吳裕泰」,分別經營綢布生意和茶葉、茶製品等。
 
「瑞蚨祥」是一家享譽中華的字號,名氣相當大,為京城「八大祥」之首。所謂的八大祥,就是八家店名帶有「祥」字的綢布店。「瑞蚨祥」的總店設在周莊,曾經為慈禧太后製過壽袍、為百日皇帝袁世凱做過「龍袍」,甚至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都出自此處呢!毛澤東主席更說過「瑞蚨祥、同仁堂一萬年也要保存」的話,京城還有一句流傳很久的歌謠「頭頂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踩內聯升」,在在說明這間老綢布店的地位。

 
 
茶莊「吳裕泰」開業於1887年,一直經營茶製品,深得茶客滿意,據說有好幾代人都是死忠的顧客,甚至移民他鄉的都還堅持郵購它的茶葉,真可謂「半生喝茶,一世情緣」。不過現在門前又多了一個窗口,售賣茶口味的「軟雪糕」,拓展經營項目。

 

 再過去則是「亨得利」,這家在1930年5月開業的老牌鐘錶店,現在陳列的都是西歐的名鐘錶,當年的風格早已蕩然無存了。
 
王府井大街內還有一條擠滿遊人的「食街」,售賣各式各樣的紀念品、食品,應有盡有,在這兒可以發現北京的冰糖葫蘆、羊串串,甚至還有少見的蠍子串、海星串、蠶蛹和金蟬串等。不過見到一串串活生生的蠍子、蠶蛹,看到昆蟲扭動的模樣,我跟在旁的外國友人早已倒盡胃口,當然更不敢嚐試。
 





 「王府井」以井為名,幾年前在大街的另一端重新發掘並蓋上了刻上典故的「王府井」井蓋,據聞也是為了旅遊業的發展所做的複製品,另外又加置幾座充滿舊時代氣息的銅塑像,反映當時社會的黃包車、剃頭匠和評劇演出等。
 





 
可惜這些措施設置並無法挽回過去王府井古樸熱鬧的氛圍,政府對於老城的維護功夫真是令人失望。既然老北京是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應該想方設法保留才對,補救修復那些歷史悠久的古老建築,效法許多國家把老城區和新城建設分開來的方式,不能只顧著拼國際化大城市之名,而把老城損壞殆盡,面目全非。
 
儘管王府井大街隨著時代不斷地演變發展,一座天主教堂依然屹立在街的一方,默默地見證歷史的浮沉變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