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鶴城」齊齊哈爾市區半個小時車程,就是占地面積2,100平方公里、聞名遐邇的「丹頂鶴的故鄉」——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2年和2013年,我兩度錯失尋覓丹頂鶴蹤影的機會,尤其是2013年初春,當時我遊畢鶴城,仍想繼續前往扎龍自然保護區,尋找丹頂鶴的蹤影,觀賞牠們「夕陽灘上立徘徊,紅蓼風前雪翅開」的美妙姿態。那天卻逢大雪紛飛,行程受阻,只好與丹頂鶴擦身而過。

待到隔年炎夏,我惦念著「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的丹頂鶴,再次約好導遊專程到鶴城走一遭,乘車掠過市區和田園阡陌,直奔丹頂鶴的故鄉。

扎龍地處烏裕河下游,地勢低窪,保護區內大部分地方湖澤密布,河流交錯,蘆葦叢生,不僅是中國最大的蘆葦沼澤濕地,更是世上數一數二。其自然環境適宜水禽和鳥類棲息繁衍,許多候鳥都以這處地方當作過境停歇的「驛站」,尤其是丹頂鶴(Grus Japonensis)。

丹頂鶴是世界上瀕危鳥種之一,非常珍貴,區內養有四百多隻丹頂鶴,差不多占全球兩千多隻的20%。保護區內除了丹頂鶴之外,還有不少白枕鶴、灰鶴、草鷺和大天鵝等珍禽鳥類,是喜好觀賞禽鳥以及熱愛攝影人士的最佳拍攝地點,特別是每天定時的丹頂鶴放飛表演。

由於上午僅有一場放飛表演,我們為此匆匆來到入口處旁的望鶴樓,裡面陳列各種野生動物和禽鳥的標本,讓遊客可以增加對牠們的認識。為了爭取時間,於是我們捨陸路的步行線道,而取湖上的蜿蜒水路,乘小艇穿梭在茂密的蘆葦叢中,不消十多分鐘就抵達觀景台了。

此時,台上早已雲集眾多攝影愛好者和遊客,有的架起三腳架,有的占據有利位置,大家屏氣凝神,等候隔著水道對岸小山坡的丹頂鶴展翅騰飛、翱翔萬里的壯觀場面。我也不例外,緊握手中沉甸甸的長鏡頭相機,集中精神,盯著對岸管理員的指揮旗號,生怕錯過「仙鶴」的每一個曼妙姿態。

放飛表演開始,但見對面小山坡一位管理員舉起紅旗,說時遲那時快,晴空上突然出現一行「仙鶴」,自遠而近,朝我們的觀景台疾飛過來,在上空盤旋了數匝,然後除除降落在小山坡上,昂起修長脖頸,仰向天空,向我們展露美麗高雅的體態。

「仙鶴」穿披純白羽衣,頸部和面部如同罩了一層黑色面紗,身後則有一撮好似燕尾禮服的黑尾巴,其實那是翅膀上的黑羽毛,不過經常被誤認為尾羽,牠頭頂戴著一顆殷紅的絨球,丹頂鶴的美名便是因此而來。牠們細長的喙、頸搭配纖細的腿,走起路時更顯婀娜多姿,流露出一副超凡脫俗的仙風道骨。無論是靜立或者是引頸亢鳴,體態總是那般輕盈柔美,襯著湖水反映的藍天白雲,更加高貴美麗。

「仙鶴」信步在濕地沼澤區活動和覓食,像模特兒般擺起曼妙舞姿和美妙身段,讓拍友(攝影同好)們忙個不亦樂乎。我周圍響起無數的相機快門聲,幾乎要掩蓋住牠們高尖又宏亮的鳴叫聲。

保護區內設有一座球形的鳥類博物館,不過正好關館維修,唯有聽管理員的介紹:丹頂鶴被古人形容為「仙禽」,是高雅高潔的象徵,同時牠們的壽命長達五十到六十年,故此古人又有「鶴壽千歲,以極其游」之說,代表長壽。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以鶴舞文弄墨,在他們的眼中,鶴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鶴類當中,丹頂鶴被評為最出色的一類,牠們雌雄相隨,每年的四月開始是繁殖期,每次產卵兩到四枚,幼雛由孵化、破殼到展翅高飛,大約超過四個月時間。不過牠們的繁殖能力很低,對生活環境的適應力也較差。近年來扎龍的自然生態環境轉壞,令丹頂鶴的數量不斷下降,專家們擔心若然再不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這類珍稀水禽很可能會面臨消失的命運。

一首熟悉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又名〈丹頂鶴的故事〉),經常在區內迴蕩著,歌曲訴說的是丹頂鶴與一位女飼養護理員徐秀娟的真實故事。徐秀娟生長在扎龍,自幼與丹頂鶴為伴,大學畢業後回到保護區飼養丹頂鶴,後來應邀前往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鹽城是丹頂鶴每年主要的越冬地方,與扎龍形成了南北遙相呼應的丹頂鶴保護區。就在1987年9月15日,她為了尋找一隻走失的丹頂鶴,不小心落水遇難,魂歸「鶴場」。為了紀念這位為救護丹頂鶴而犧牲的二十三歲馴鶴員,鹽城保護區內除了立有她的雕像外,並設有圖片室述說著她的事蹟。當地人說,曾有丹頂鶴在她墓地上空盤旋,久久不去。

離開扎龍、告別「仙鶴」時,這首哀傷的歌曲也不斷盤旋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去:

有一個女孩,她從小愛養丹頂鶴
在她大學畢業以後,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為救那隻受傷的丹頂鶴
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
……
只有片片白雲為她落淚,
只有陣陣風兒為她訴說,
還有一群丹頂鶴,
輕輕地輕輕地飛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齊齊哈爾 扎龍 丹頂鶴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