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朋友曾多次強調,到印度非要到瓦拉納西(Varanasi)不可。

那是個接近天堂,卻更接近地獄的地方。每一日,恆河邊上映著一幕幕的生離死別、輪迴重生。你可以見到人生百態,觸動心靈,感悟人生。

朋友的再三介紹,使我對這座城市產生了不少好奇、疑惑和興趣,於是臨時調整了行程,從新德里改道前往位於印度北部,臨恆河中游地帶的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位處於瓦拉納河(Varuna)和阿西河(Assi)之間,這兩條河都是恆河(Ganga)的支流,而瓦拉納西就是取自兩河的名字。在英國殖民時期,英國人把它叫做貝拿勒斯(Benares),到一九五七年才改回瓦拉納西。

001.JPG

據說瓦拉納西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曾為古印度迦尸國(梵文Kāśī,意思是光的城市)首都。公元前四世紀已是印度的文化、學術中心和重要城市。這座城市自古以來就在印度人心中具有超然的地位。是印度人認為一生中至少必須前往一次的地方,對於印度教徒而言,它的神聖與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岡之於天主教徒、麥加之於伊斯蘭教徒、耶路撒冷之於猶太教徒。

古城不僅僅是印度教的聖城,更是全球各地旅遊人士的必到之處,每年超過一百多萬人來到這個不足一百平方公里的小城朝聖。美國名作家馬克吐溫遊過瓦拉納西後,曾如此評價:「貝拿勒斯(瓦拉納西)比歷史還悠久,比傳統更久遠,比傳說還古老,甚至比這三者加起來還要古老兩倍。」(Benaras is older than history, older than tradition, older even than legend and looks twice as old as all of them put together)

聖城的機場明亮寬敞,可見當地政府也不惜重本,讓我初來乍到就有了好印象。我早就約好了當地導遊接機,無須到處尋找前往市區的交通工具。

004.JPG

006.JPG

003.JPG

既然要到聖城觀光,我自然得先找些資料,除瞭解風土民情外,還要知道哪些旅遊熱點吸引旅客,否則就如進入寶山空手而回。聽導遊的介紹,大部分外地旅客都是遊覽聖城之後,才瞭解印度人的精神世界,才懂得瓦拉納西是他們的靈魂所在。

印度教徒認為人生有四大樂事:一是要信奉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濕婆神、二是一生中要飲過恆河水和在恆河沐浴、三是要結交聖人朋友、四是要居住過瓦拉納西,因為這裡是大神的故鄉。所以每天都有來自印度各地的教徒,以及慕名而至的旅客。導遊說,若遇上宗教的大節日,一年一度、一連五天的排燈節(Diwali,又叫屠妖節),在每年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初的時候,家家戶戶會點燃起油燈,令古城大放光明,因為它象徵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屆時旅客更是蜂擁而至,把恆河堤岸擠得水洩不通,經常會秩序大亂,甚至意外頻生。

連接機場的公路是林蔭大道,往來車輛不多,交通順暢。然而一轉入往市區的公路,情況就急轉直下。路面崎嶇不平,滿布碎石塵沙,坐在車上,顛簸得很厲害。樹蔭下是殘破的民房,夾雜許多簡陋的棚屋、帳篷,垃圾遍地,環境跟貧民窟毫無分別,顯然住在這兒的是社會階層底端的人。我心想,怎麼一個宗教聖地會如此破落呢?

016.JPG

017.JPG

018.JPG

024.JPG

015.JPG

汽車駛進舊城區,道路更加狹窄,交通也更為堵塞。在舊城區可以碰到多種交通工具,包括牛車、馬車、汽車、摩托車、嘟嘟車(Tuk Tuk,一種電動三輪車)以及人力車一應俱全。在街上不時還會被成群結隊的乞丐包圍,他們拍打著車窗行乞。途中耽誤了不少時間,才終於來到舊城裡的酒店。

見到宗教聖城居然是如此這般的殘破落後,我內心不免產生一絲動搖,反問自己,瓦拉納西值得來嗎?需要縮短行程,還是繼續探索呢?

-------

新書《老玩童闖印度》已在各大實體和網路書店上架了!新書內容涵蓋我在2013-2016年間3訪印度16個城市,參加印度傳統豪華婚禮、見識恆河上的生與死、探訪孟買貧民窟……等難忘經歷。歡迎舊雨新知捧場指教。

博客來金石堂誠品pchome商店街

blog10

blog1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