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印度宗教聖城瓦拉納西的酒店安頓好,導遊讓我稍事休息,待到下午三時後才開始聖城的行程。

導遊表示,在瓦拉納西這幾天旅程中的所見所聞,一定會給我留下難忘的回憶。他賣了關子,並未告訴我將會見到什麼,我雖然覺得他有些故弄玄虛,但也期待這趟行程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導遊說,來到瓦拉納西,一定要接近恆河、觸摸恆河,才能感受到印度人的精神世界。同時還要觀看恆河的日與夜,否則就無法體會到聖城的境界。

恆河是印度最長的河流,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全長達兩千五百八十公里,流經印度境內長約一千五百公里,約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一。印度人把恆河視為聖河,聖城瓦拉納西就在新月形支流的河道上,印度教徒認為那彎河道就像濕婆神頭上的新月裝飾。

關於恆河有許多傳說,其中一個傳說提到古印度時期,恆河水流湍急,經常氾濫成災,沖毀沿岸平原的農田村舍,淹死的人畜不計其數,生靈塗炭。當時一位帝王祈求濕婆神治理河水,濕婆神同意後,來到喜馬拉雅山下,將祂的頭髮散開,河水從祂的髮間緩緩流過,經過緩衝之後再流下,變成滋潤萬物的河水,不再氾濫,也灌溉兩岸農田,讓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經過六千多年的悠悠歲月,恆河始終是印度人民的母親河,孕育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留下濃厚的文化風俗傳統。絕大多數的印度人有個共同的念想,在他們一生之中,至少要在恆河沐浴一次,好讓聖潔的河水將罪孽洗滌消去。

我在瓦拉納西第一個行程就是恆河邊的石階碼頭,又叫河壇(Ghat,或譯為伽特)。

從舊城區出發,用不著坐車,漫步在熱鬧的街道上,穿過幾條狹窄的巷弄,半小時後就見到恆河的芳蹤。此區屬於商業區,有許多攤販和外表頗為破舊的商店,販售祭品、神像、紗麗、絲綢和小食等。我在路上不時與頭頂貨物的印度大叔、神牛和橫衝直撞的嘟嘟車擦身而過,最讓我不耐的是緊纏身後的乞丐,據瞭解他們都是職業的行乞者。我謹記導遊的囑咐,不敢多加理會,否則將有更多乞丐一擁而上,屆時想要脫身,可就得付出不少盧比了。

104.JPG

107.JPG

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我瞥見崗哨內的警察持有槍枝和木棍。再往前一段路,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汽車已經禁止通行了。

110.JPG

一列穿著各式修行者服飾的隊伍席地而坐,等候善信們的施捨。在隊伍身後,是恆河一個主要的石階碼頭--達沙什瓦梅德河壇(Dashashwamedh Ghat),順著數十級階梯走下去,就是印度人的母親河――恆河了。

118.JPG

恆河西岸河堤長約七公里,在新月形的岸邊,砌建起大大小小的河壇,一個連著一個,據說有八十四個之多。它們分別由皇室貴族、商賈或信徒等砌建,建成的時間並不相同。

132.JPG

當地旅遊局為使旅客瞭解恆河的河壇文化,在碼頭前豎立了一塊石碑,其中特別介紹的就是最著名、最受旅客歡迎的達沙什瓦梅德河壇。

278當地旅遊局為使旅客瞭解恆河的河壇文化,在碼頭前豎立一塊石碑.JPG

119.JPG

大小船艇與達沙什瓦梅德河壇.JPG

它來自一個古印度神話,信徒們相信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Brahma)曾在此舉行火祭,奉獻了十匹馬。每天早上和夜晚在神壇舉行祭祀的阿拉提(Aarti)儀式,是瓦拉納西的重頭戲。

我沿著石階走下,階梯幾乎被流浪漢和乞丐占領,只留下中間的位置讓旅客和信徒行走。途中一個平台的一對巨型圓柱上,分別是濕婆神和恆河女神的畫像,護佑虔誠的印度教徒。一旁停泊了載客的大小船艇,這兒原先是提供船艇泊岸,不過現在人們已用來走入恆河中。

121.JPG

284濕婆神和恆河女神畫像.JPG

123濕婆神畫像.JPG

124恆河女神畫像.JPG

125.JPG

此時正逢夕陽西下,許多信眾不分男女老少,捧著花環和祭品,對於河水泛起墨黑色油膩膩的汙光,間或飄浮著垃圾汙物顯得無動於衷,虔誠地,一步一步走進河水中,只為洗滌他們的心靈。

128.JPG

130.JPG

127.JPG

我轉頭一望,碼頭旁邊盡是汙泥,一片狼藉,還躺著姿態懶洋洋的「神牛」。風一陣陣吹拂,帶來無比腥臭,讓人感到非常難受,我實在無法理解信徒這般的舉措。


碼頭旁一片狼藉.JPG

-----

新書《老玩童闖印度》已在各大實體和網路書店上架了!新書內容涵蓋我在2013-2016年間3訪印度16個城市,參加印度傳統豪華婚禮、見識恆河上的生與死、探訪孟買貧民窟……等難忘經歷。歡迎舊雨新知捧場指教。

博客來金石堂誠品pchome商店街

blog10

blog10-2

arrow
arrow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