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離開沖浪的河道後,車子經過多間新舊建築物,進入老城區,舉目見到許多美術館、劇院、音樂廳和博物館等,Mr. Eytan告訴我慕尼黑人口只有130多萬,卻擁有約50多座博物館、40多座劇院和音樂廳,其中包括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巴伐利亞歌劇院,相當著名。這兒的確是一座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




 
卡爾廣場(Karlsplatz)是購物人士喜愛的熱點,廣場四周百貨公司林立,連接一條熱鬧繁華的步行街──考芬格大街(Kaufinger St.)。2006年世界盃時,我曾到此一遊。這趟為了珍惜遊老城的時間,暫時又沒有購物慾望,所以一頭就鑽進了老城區。
 
老城區以瑪麗恩廣場(Marienplatz)為中心,我先從廣場的外圍開始,來到德國最大的皇家啤酒屋(Hofbrauhaus),這座3層高的樓房以出品「HB啤酒」聞名德國,門前早已擠滿了輪候的顧客。待我進入酒屋大堂,屋內外一排排的餐桌早就坐滿顧客,男男女女紛紛舉杯盡飲,一陣陣吆喝的勸酒聲響徹酒屋。












  
啤酒屋還有樂隊演奏巴伐利亞的傳統民謠,這時又適逢啤酒節,酒客更肆無忌憚,甚至站在桌上相互鬥酒,將飲酒的熱絡氣氛推上高潮。
 
大堂的天花板及牆壁的彩繪壁畫,將酒屋添上一點文化氛圍。我留意到牆邊有一列鐵架子,每格都上了鎖,原來是為VIP顧客而設,讓他們存放私人珍藏啤酒杯,個個是陶藝製造,印上各種精美的圖案。慕尼黑人視啤酒為生命之源,連啤酒酒杯都有講究。










 
有400多年歷史的啤酒屋,留下過不少歷史名人,如歌德、列寧、茜茜公主等的身影,臭名昭著的希特勒亦在屋內發動過一場「啤酒屋暴動」。這間啤酒屋是來到慕尼黑絕對不容錯過的地方。
 
老城區內還有多座古老教堂,歷史最悠久的是老彼得教堂(Peterskirche),建於1050年,最初是哥德式,後來遭遇祝融,重建時才改成今天紅瓦白牆的巴洛克式風格,教堂的尖塔是眺望老城區景色最佳之處,教堂內的典藏室,則陳列了法器、珠寶飾物和帶髮的骸骨,非常珍貴。


 





 
聖母教堂(Frauenkirche) 擁有一雙綠色洋蔥式的圓頂鐘塔,建於1488年。此處有段「惡魔的腳印」的傳說故事,建造教堂時,建築師遇上了惡魔,惡魔要求建築師把教堂蓋成沒有窗戶,結果建築師寧願用自己的靈魂作賭注,也要在教堂蓋一個66尺的大窗戶,讓陽光照射進教堂,而一處陽光照不到的地方,那就是惡魔腳印留下之處了。
 


我穿過售賣各類蔬果、乳酪、魚、肉類的食品市場(Vikualienmarkt),進入瑪麗恩廣場,廣場每天都是遊人雲集,熙熙攘攘。早上11點、正午12點和下午5點旅客特別多,因為眾人都聚集在廣場中央金色聖馬利亞雕像(Column of the Virgin)周圍,等候新市政府(Neus Rathaus)大樓鐘樓的人偶報時。當時間一到,鐘樓半腰的壁龕裡,兩層人偶分別出場,上面一層人偶是記載當年威廉五世公爵的大婚場面,下面一層是傳統的巴伐利亞舞蹈(Schafflerntanz),每次響鐘共發出多達24種音樂鐘聲,最後再輪到壁龕上端的公雞出場,它展翅啼鳴後,才結束了一次的報時。雖然廣場周邊的建築物在二戰時期遭到破壞,不過戰後它已迅速回復到15世紀時的原貌了。












 
一座青銅魚噴泉在廣場的另一面,是慕尼黑1200多個噴泉中最古老的一座。我奇怪為何在市政廳前有魚噴泉呢?Mr. Eytan說古時候這裡是魚市場,因此有這樣的裝飾一點都不奇怪。
 

 

老城區也曾經是音樂大師莫札特的故居,樓房的牆前鑄有一牌紀念標誌讓旅客識別。我還意外地在老城區一隅發現一座與真人般大小的茱麗葉(Juliet)銅像,旁邊的銅牌字體早已模糊不清,有趣的是她的右胸竟然成了金黃色,是多年來被旅客長期觸摸的傑作。由於慕尼黑和茱麗葉的故鄉義大利Verona結為姊妹市,Verona便將一尊茱麗葉銅像送給慕尼黑。
 



 
這一天的市內觀光非常緊湊,雖然行程內容豐富,但也把我累得夠嗆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