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年10月6日是慕尼黑啤酒節的倒數第二天,剛好讓我趕上了。




  
慕尼黑啤酒節(The Munich Oktoberfest)每年都在9月底至10月初舉行,所以又叫做「十月節」,節日期間就是讓人飲啤酒,據統計,每年的啤酒節消耗的啤酒多達600萬公升,而且還有持續上升的趨勢。
 
啤酒節源自1810年10月12日,巴伐利亞的王儲路德維希與薩克森王國的特蕾莎‧夏洛特‧露易斯公主舉行盛大婚禮,在慕尼黑舉行連續兩天的慶祝活動,包括大規模的騎馬比賽,還為人民提供免費的食物和飲料,大受歡迎,因而把這項活動延續下去,成為每年舉辦一次的啤酒節,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期間除了曾因為兩次世界大戰中斷外,每年都依慣例舉辦一次,為期16天,成為當地傳統的民間節日。
 
據說啤酒節的開幕儀式非常隆重,第一天正午12時會由慕尼黑市長親自主持,先鳴放12響禮炮,播放傳統音樂,接著市長會拿木槌把一個銅製水龍頭敲進酒桶內,然後將酒桶流出的第一杯啤酒帶頭一飲而盡,啤酒節便宣告正式展開了。
 
另外節日的第一個星期天還會舉辦一場盛大的巡遊,巡遊隊伍不僅有來自全德的人民,也有外地的遊客,大家一齊遊行穿過市中心,來到啤酒節的場地──特蕾莎廣場(Theresienwiese)。許多人會趁著這個節日穿起傳統巴伐利亞服裝,男生是襯衫和帶有簡單刺繡花紋的背帶皮短褲;女孩子們穿著柔軟的泡泡袖亞麻白色襯衣,搭配各種顏色的繡花背帶長裙,顯得格外秀麗端莊、風情萬種。


 

 
特蕾莎廣場離我住宿的酒店不遠,我隨著人龍,一起到廣場參加盛事,感受現場的熱烈氣氛。整個場地四面八方滿滿是人,想要找個理想位置拍照都不是件容易事。






 
 
廣場上搭滿數十個裝飾華麗的大小啤酒帳篷,各酒廠自我宣傳,各出奇招來招攬顧客。我發現每個帳篷的入口都排著人龍,等候入內買醉,便在帳篷外晃悠,湊湊熱鬧。








 
 
廣場內除啤酒帳篷、紀念品攤檔、餐館和熟食攤外,還設有老少咸宜的遊樂場。啤酒帳篷裡面佈置格局都大同小異,排列著長檯長凳,讓客人盡情暢飲。






 
隔天是今年啤酒節的最後一夜,我受邀到Jahre Hippodrom大型啤酒帳篷裡,親身體驗節日的狂熱盛況。篷內呈現大爆滿的狀態,到處都是載歌載舞、或舉杯豪飲的人群。我注意到客人手捧的啤酒杯特別大,原來是專門為這節日而設,特大的1公升酒杯叫做Maßkrug。提供的啤酒專門為節日釀製,顏色較平常的要深,酒精含量高出一倍,叫做Wiesenbier。男女服務員忙得不可開交,每個人一隻手就可以拿起好只1公升的啤酒杯,以應付豪飲的客人,真是力大無比啊!


 




處在這樣極度興奮的場面,我也忍不住加入鬥酒的戰圈,與老外比個高低。不過最終不勝酒力,無法繼續與老外比拼下去,還未到結束,就提早離場了。可惜台灣的老朋友劉文雄並未在場,當年他可以豪邁地一口氣灌下整瓶的高粱,肯定能將老外給比下去。


  
飲畢啤酒之餘,我路過舊城區瑪利亞廣場附近,有一家餐館Haxnbauer Restaurant專賣燒豬蹄(Knukles)(台灣稱作德國豬腳)。記得2006年世界盃在城內舉行半準決賽時,我和女兒也曾光顧過,「食過翻尋味」(粵語:吃完還想再吃的意思),這回也外帶一份燒豬蹄回酒店慢慢細嚼品嚐。
 




德國人很公道,因為外帶燒豬蹄只收半價,一整隻連骨帶肉的豬蹄是18歐元,認真抵食(粵語:便宜又物超所值的意思)。


  
帶回酒店的豬蹄仍然熱氣騰騰,暗紅色的表面燒烤得相當鬆脆,很像我們廣東人的脆皮燒肉。內裡則肉汁豐富,肉質鬆軟,燒得恰到好處。我用手撕開豬蹄,肉香撲鼻,放進嘴裡,外脆內滑。




  
我記得瑞士的老朋友Hanrich先生講過,巴伐利亞的傳統食物除了香腸之外,再來就是燒豬蹄。Haxnbauer餐館的秘製方法是先用鹽和酒醃豬蹄,讓豬蹄充分吸收鹽和酒的味道,然後放入櫸木炭燒烤爐運轉燒烤3個小時,把脂肪含量減低,豬蹄最後燒到金黃酥脆,香味四溢。
 
啤酒我固然不能多飲,沒想到受限於食量,就連一隻豬蹄也只能解決掉三分之一。美食當前,無力以繼,實在可惜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