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阿拉伯半島上,阿曼是唯一擁有沙漠、山地、海灘和綠洲等自然景貌的國家,而且資源豐富,擁有金、銀、銅、鐵和煤等多種礦產。不僅如此,它還有悠久的歷史,至今仍保留古阿拉伯文化的城堡和古蹟。
 
經過第一天的海灣遊,欣賞日落阿曼灣的美景後,餘下來的行程,我轉向山地、城堡和綠洲,探索這個最具阿拉伯文化的古國。
 
馬斯喀特屬於天然港口,原意是「下錨之處」(Place of anchorage),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近百多年來,曾經被葡萄牙人、波斯人和英國人先後佔領和統治過,歷盡滄桑。如今雖然是首都和政經文化中心,卻保持得很質樸低調,未如其他半島國家般豪華摩登,城內的主要商業大道遍植綠油油的草坪和樹木,這一條蔥郁的綠化帶為城市增加了美感!
 
當我乘四驅車遠離城市,前往舊時的首都尼日瓦城(Nizwa)時,新建成的高速公路夾在砂岩之間,遠方是光禿禿、層層疊疊的山巒,幾乎無法從山上找到一棵樹木,而且受到強烈陽光照射,山脊出現了光暗分明的線條,蒼涼之餘,又呈現出很特別的面貌。




  
在公路上奔馳整整兩個小時,終於迎來一座古城,這裡在17世紀時是盛極一時的阿曼首都,現在則是阿曼第二熱門的旅遊點,被譽為「伊斯蘭世界的明珠」(Pearl of Islams)。
 
城中有販售蔬果、海鮮等的新、舊集市,外面還有一座工藝品商城,琳瑯滿目,不僅有陶器、銀製飾物,連阿曼著名的新月彎刀、古董來福槍都可以買到。

 
 
 


 
 

 
 
我最感興趣的是商品城後的牲畜集市(Livestock Souq),聽說每天早上7到9時,農民會帶來活生生的牛、羊、駱駝等,拴在集市中吆喝叫價交易。不過等我到達時,交易已經結束,牲畜各自被拉回車上,很可惜未能實地見識這樣的市場。
 






導遊另外又帶我穿越一條窄巷,這處是舊集市的遺址,如今仍保留數間香料雜貨商店,經營者多數是耆英老者,還堅守著自己的老店產業。
 
 


 

中心區是目前阿曼保存得最好的尼日瓦城堡(Nizwa Fort),有座圓型的大堡壘,過去肩負守衛防禦之責,面積不算大。堡內已改成歷史博物館,陳列過去居民的古物、衣飾等。我登上堡壘,後方有哈吉爾山脈(Hajar Mountains)屏障,城堡四周是一片茂密的棕櫚樹林,築成一條綠色地帶,白色的民居跟綠色帶混成一體,把整座城堡團團圍著,起到了城裡城外互相照應的作用。


 


 









 

然後我繼續驅車循著崎嶇難行的小徑前往棄置的古村落遺址,該處非常隱密,可見到昔日阿曼人依山而居的房屋和飼養牲口的洞穴。
 
附近的綠山高原(Al-Jabal Al-Akhdar)是阿曼西部最高的蛇紋岩結構山脈,海拔3000米。八O年代晚期,英國戴安娜皇妃曾單獨訪問阿曼,途經高原,觀望山下的村落和梯田,因此這地方又叫做「戴安娜點(Diana’s Point)」。導遊說當時戴妃在欣賞山景時,一時感懷身世,掉下眼淚。我為了求證導遊之說,回到市中心,特別找到當地出版的<Out and About in Oman>一書,果真有一段寫到:「The trip was the first time she was not accompanied by Prince Charles. Reportedly, she cried at this spot, no doubt the view causing reflection on her own life difficulties.」






 


我順著一代美人的視線,追尋高原周圍的美景,多個小村落如同星點灑落在山間,層層梯田和村落繞山而建,猶如一條綠色腰帶,我遠遠觀望,想像著這些村莊中,阿曼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耕生活。




 
對於身處山地高原的阿曼人來說,如何確保稀有的水資源可以持續使用,是一大挑戰。導遊表示阿曼人自公元500年就有自己的灌溉系統──阿法拉吉灌溉系統(Aflaj Irrigation System),利用壓力將水從地下或山泉疏導出來,用來灌溉。他們在村內外修築能連接方圓數十里的引水道,供村民使用。引水道的水源源不絶,非常清澈,正是「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我還見到不少婦女蹲在水道旁洗濯衣物,兒童嬉水玩耍。為確保引水道和灌溉系統的安全,引水道一帶的高處還建了瞭望塔。現在引水道、阿拉法吉灌溉系統和瞭望塔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學時上地理課所唸過的古灌溉方法原來就在眼前!

 


 
 
我站在高原的觀景點,面對地貌尤勝「大峽谷」的削壁深崖,風光壯麗,著實感到心曠神怡,胸懷開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