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陵墓,就在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六公里外的梁山上,這裡不但埋葬著武則天皇帝,也包括她的丈夫唐朝第三位君主唐高宗李治,使乾陵成為是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兩朝皇帝、且是一對夫妻皇帝的合葬墓陵。

到西安除了必遊秦俑博物館外,乾陵也是一處不能不看的景點,它被形容是「唐陵之冠」,是「唐代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墓陵。我們用過午餐後,就驅車到此,一瞻「睡美人」的丰采。為何乾陵擁有「睡美人」的美譽呢?這是因為梁山共有三座成「品」字形的山峰,乾陵位在最高的北峰上,南邊則是兩座較低的山峰,這兩座山峰之間有一條司馬道,使兩峰東西對峙,因而也被稱為「乳峰」。從遠處望去,就像一位美女仰臥在大地上,尤其在晚霞的照映下,「睡在大地上的美人」更顯得唯妙唯肖。另有一種說法,武皇帝選擇這處作為墓地,有「仰無愧於天」的意思。我們站在司馬道上,彷彿置身於武皇帝這位既是詩人又是政治家的寬廣胸懷中。

如今大家只能看到內城牆的遺址,外城牆早已煙沒在歲月的塵埃中。我們走進入口,沿著司馬道向北峰的乾陵走去,只見兩旁排列十對巨大的石刻翁仲。翁仲就是負責守護陵墓的文武官員,手中拿簡的是文官,拿劍的是武官,文官的神情嚴肅,武官則展現出威武的氣勢,更教人感覺到昔日武皇帝的皇家氣派。翁仲的由來據說是秦朝一位對抗匈奴有功的大力士,在他死後,秦始皇命令工匠打造他的銅像放在咸陽宮的司馬門外,讓匈奴以為是真正的翁仲而不敢靠近。





此外,還可見到一對莊嚴的華表,這是一種柱狀的傳統建築,另外還有昂首對視的翼馬、駝鳥各一對、石馬五對,至於數量多達六十一個的無頭蕃臣石像,也非常生動逼真,雕刻技術精美,這處不愧被人形容為「盛唐石刻藝術的露天展館」。

司馬道東西兩端分別豎立一座高大的石碑,其中一塊高8.03米,重98.8噸,叫做「無字碑」,是唐中宗李顯為其母武則天而立;另一邊的「述聖紀碑」俗稱「七節碑」,高6.3米,重89.6噸,有上蓋,像廡殿式蓋頂,中間有五節碑身,是為唐高宗所立的功德碑,上頭所刻的文字是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書丹,碑的基座還刻著獸紋。

最為後人爭議和注目的是「無字碑」,千餘年來,對「無石碑」都有很多不同的說法,「無字碑」頗有武皇帝「千古功過任人評」的氣量,真是空前絕後,被後世列為是歷代群碑之首。

後人對於豎立這座「無字碑」,有各種猜測,基本上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武則天自認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達的,空白的石碑就如同《論語》中《民無德而稱焉》之意。第二種說法是武皇帝自知罪孽深重,如在碑上刻上文字,會遭人辱罵,所以並沒有任何碑文。第三種卻恰恰相反,她認為自己一生豐功偉績,對政績感到自豪,立下白碑,就是要留給後人去評說她的一生。究竟哪一種說法才是「武媚娘」的原意,可惜早已伴著她的白骨長埋在乾陵以下,無從考證了。不過現在的無字碑其實上頭是留有文字的,然而都是宋、金以後的文人學士題刻,已非最初所立的白碑。



在「無字碑」之後,是一對石獅,這對守護神獸忠心耿耿地鎮守在皇帝陵墓前。再高處就是「唐高宗乾陵碑」和現代補立的「乾陵─唐高宗與則天皇帝合葬之墓」碑。兩位皇帝的墓就在後面山中,目前仍保留著神秘感,等待考古學者日後的開掘。







由於時間所限,我們又返回西安市中心,趕到此次西安遊的最後景點──孔子廟的「碑林」,參觀碑林博物館。此時已接近關館時間,所以就挑著重點觀賞其中幾塊著名的碑:漢代的《曹全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張旭的《斷千字文》等等。

為了保護這些原碑,所以已經不能再拓印,但博物館仍出售早先從原碑拓過來的「字帖」,雖然價錢不低,我仍然覺得很有收藏價值,便不惜重金收藏了幾幅。我們一邊選購,一邊觀看工作人員現場表演拓碑技術。






短短兩天西安遊,儘管兩處必看景點都未落空,然而仍感到意猶未盡,待五月西安的國際園藝展時再度重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