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未留在法門寺享用素菜,馬上轉往乾陵,在中途留在乾縣用餐。我知道乾縣有一種地方特色叫做澆湯麵,導遊小姐說是非常著名的陝西美食,當地居民過去只有在大節日才有機會食用。

我追問澆湯麵的來由,才知道此麵食自周代姜太公歧山起兵時,捉到一條巨蛇,於是把牠犒賞三軍,將蛇肉做成臊子麵。大軍繼續前行,蛇肉所剩不多,於是用大鍋煮成湯,加入辣椒和菜葉等佐料,湯氣飄香十里,然後放下麵煮,就成了流傳千古的澆湯麵了,現在澆湯麵更加上辣椒、雞肉、菜葉、醋等,紅紅綠綠同在湯碗裡,色香味俱全,是一道地方名麵,可惜的是我們這次無緣享用。

我們的車子進入乾縣縣城大道,塵霧共舞,街路旁的食檔擠滿了剛下課的中小學生和下班的職員,阿標不好意思讓我們在路邊攤用午餐,車子左拐右轉,千辛萬苦才找到一家「星級」賓館,打聽才知是接待領導和貴賓的慣用酒店。我們「眼闊肚窄」未能徹底消滅擺滿餐桌的菜餚,浪費食物,不過這裡價錢實在便宜,這桌菜我們只花了200多元而已。與女接待員司機師傅聊起來,才了解乾縣人民的生活水平較西安差距更大。

在往乾陵路上,阿標向我解說陝西黃土高原還有「半檐」屋,因此「房子半邊蓋」才會成為陝西的十怪之一。現在這種房子已很難找到,如果沒有當地人指點,我們實在不易察覺。何謂「房子半邊蓋」呢?根由是高原十年九旱,雨水珍貴,所以農民蓋房的門檐只蓋朝向房內的一半,不見往房外的,「肥水不流別人田」正是「半邊蓋房子」的最佳寫照。每當下雨天時,雨水沿檐蓋只往自家庭院流,方便收集雨水自用。

「房子半邊蓋」只占其中一怪,其餘九怪包括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辣子一道菜、碗盆不分家、手帕頭上戴、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睡覺枕石塊和(秦腔)唱戲吼起來等等。導遊小姐向我們細說,我在一旁聽了還未能一一消化其中故事。陝西歷史悠久,傳統習俗太多太豐富,而且黃土地貌、氣候、文化和經濟深深影響著當地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娛樂,形成獨特的習俗,這些「怪事」讓外地人覺得十分好奇,才把陝西民風習俗編成「十怪」。

「十怪」中以秦腔為最,秦腔是從民間而來,劇目多以歷史上忠奸鬥爭、反侵略戰爭和反映生活情趣等,因為秦腔是屬於下里巴人的農民藝術,農民在高興時,會發出如吼叫的歌聲。我在法門寺時,迎面走過兩位當地人,聽到他們笑談現代年輕人都只愛時代流行音樂,不看又不愛聽秦腔演出了。

陝西自由行,歷史景點太多,無法盡皆遊遍,卻對陝西「怪事」多了一分認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