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政府三月中旬來港、澳進行招商活動,倪士俊書記特地為我送來了一套揚州另一種工藝作品,供我欣賞,這就是揚州獨有剪刻出來的“百菊圖”,藝術家用剪刀刻出百朵爭妍鬥麗盛開的菊花,作品上的菊花朵朵含苞待放,瓣瓣相隨,密而不亂,藝術家用普通的剪刀,加上一張尋常的宣紙,就能剪刻出如此細緻的“百菊圖”,真是令人佩服。 









 

雖然剪紙藝術不是揚州獨有,但是揚州卻有著自己的特色和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自古以來,揚州人都喜歡在新春佳節時在家中貼上用剪刻出來的各式各樣的門箋、掛箋,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在鄉村就更十分流行,還有當家裡有結婚喜慶之事時,家裡窗戶都有貼上“雙喜”之類的剪字、新娘陪嫁的嫁妝上、接送新娘的轎車、新居的傢俱佈置等,都貼滿了喜氣洋洋的大紅剪花圖案,使新居充滿了歡樂的生氣。 
 

中國的剪刻藝術並不限於用在紙上,也有用於剪刻在金屬箔片上,揚州是我國漆器工藝的發源地之一,而用在漆器上的貼金和鑲嵌工藝,那些金銀箔片剪刻成的花紋圖案,就是源自揚州剪刻藝術在唐宋朝就已有了,唐朝詩人李商隱《人日即事》一詩: 

       文王喻複今朝是,子晉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遠,周稱流火月難窮。
       鏤金作勝傳荊俗,翦彩為人起晉風。
     獨想道衡詩思苦,離家恨得二年中。

 詩中的紅字部份就是指我國的剪刻藝術,可見剪刻藝術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揚州的剪紙也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揚州剪紙還能跟雕版.古琴一起申辦成功併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內。這標誌著揚州剪紙藝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讓世界認識到這樣珍貴的剪紙藝術,也把揚州的名字擦得更亮。揚州剪紙風格工細,線條清秀流暢,構圖精巧雅緻,形象誇張,技術不斷求新求變,是中國南方民間剪紙藝術的代表,同時,揚州剪紙特色,更與民間刺繡花樣底稿結合,有傳統與文人藝術形成相合的文化藝術。 
 

2007年揚州還建立了獨特的揚州剪紙博物館,使剪紙藝術得以保存、發展,還不斷繼續創新開發更多的剪紙圖樣,製作出大量的剪紙旅遊紀念品和高級的禮品。這博物館將列入我下次必要造訪行列。 
 

揚州不愧是一處人文薈萃的文化城市,若要走遍這個風景秀麗的博物城市,得花上好幾天的時間,才能一窺全貌,到時要請老王作嚮導,再為我展開一次全面的揚州文化之旅。不過切記我要先放下一切手上的外匯盤,不致使利潤隨大運河而付諸東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