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的傳統文化,自然就會想到北京琉璃廠。這是一條歷史悠久,以經營古書、字畫、文房四寶、古玩文物等而聞名中外的文化街,這裡一直是吸引著中外愛好中國傳統文化人士的去處,我亦不會例外;在北京時,當有空檔時間,也得往這裡遊覽,往往得花上半天時間,走進街道兩旁有名的書齋,古玩店鋪賞玩一番 
 

琉璃廠其實離故宮不遠,就在北京市宣武區東邊,這裡的建成遠自元代,原來這裡也有一座古剎延壽寺,它就是現在琉璃廠東街東頭往北的延壽寺街的北頭。這裡曾經是元世祖開設琉璃官,燒製宮廷及廟宇用的琉璃瓦的地方,因而有琉璃廠之名,而直至清代才逐漸停產搬遷,空置的原址就搖身一變,成為集市地,匯集了雜技百戲,吃食叫賣,還有各種交流、古玩、舊書攤的市集。由於清乾隆年代為編纂四庫全書,因而全國珍貴圖書匯集北京城,很多蔫書者和編書學者都集中在宣武南面,靠近琉璃廠一帶,而使這裡成為北京最大的圖書古玩街市,這樣就使琉璃廠慢慢演變為經營珍本和善本圖書、字畫、古玩、碑帖、金石、文房四寶的商業集中地。 
 

“榮寶齋”可說是琉璃廠最著名的老店之一,它創立於清康熙年代,前身是松竹齋,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榮寶齋”的立號,是取自“以文會友,榮名為寶”的雅意,由清同治時的狀元陸潤庠題寫榮寶齋的匾額,還有"蟠採""凝光"兩塊左右配匾,很是風光,現在這三块主配匾還懸掛在榮寶齋二層面街的翠擔下。今年年初國內以“榮寶齋”同名的電視連續劇,內容就是圍繞著“榮寶齋”在經歷清末、民初、抗日時期,由莊虎臣、張幼林主持下的故事,不妨一看,雖然故事性較多,但亦不失為了解琉璃廠“榮寶齋”在不同年代的經歷。 
 

“榮寶齋”以複製水印技術著名,它的箋紙、木版水墨套印經驗豐富,技術高超,如果沒有當初的箋譜、箋紙的刻印,就不可能有後來大量的名畫古畫的木版水印複製作品了,從而使中國優秀傳統藝術發揚於全世界。最早的木版水印複製品就是在以張大千大師的“敦煌供養人”作品作為木版水印,據說當時張大師開始也不大信任,認為“榮寶齋”沒有這樣技術水平,以為它是只可印點小幅信箋等,不想當複製品出來效果其佳,連張大千本人一時也難以分辨真偽,說明“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術多麼高超。後來更有如徐悲鴻的“奔馬”、“魚鷹”、齊白石的“畫集”,以及很多名畫家的作品。中國有名的古畫“韓熙載夜宴圖”和“虢 國 夫人游春圖”的木版水印複製成功,更促使“榮寶齋”向複製中國古代巨作進軍,使中國名畫古畫能走向平民化,走向世界。除此之外,它的精工裝裱技術亦是其絕技,能把極度破損的書畫復原。現今“榮寶齋”樓下為經營文房四寶、金石印章、木版印名畫等,樓上為陳列當今書畫家作品居多,不過經過近年其內部體制改變後,經營方式隨著也改變,“榮寶齋”轉為一家多元化經營的文化工藝品商業機構,與原來的經營理念有很大變化,過去的經營模式已是一去不復返了。   
           老鄧收藏榮寶齋木版水墨畫  (集雅齋收藏 )
                         
 

雖然琉璃廠原來的傳統文化集市地依舊,商業特色仍然保存,不過卻人面全非,時下周圍都充斥著仿古古玩,假書、假字畫等,遊人一下車或路過,周邊就會有人迎面走來兜售,將著名的傳統文化街變成了像“潘家園”般的市集。我還是喜歡以前的琉璃廠,現在到那裡走走,只不過是作為一個文化景點來看待,要在此處尋找“寶物”,真是難上加難了。 
 

我也曾多次向北京市政府建議過;希望對琉璃廠能作出適當的整頓,繼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使中外愛好者能更有信心,在這裡可以收藏到名家的真品,要堅持過去“童叟無欺”的經營理念,使琉璃廠回復過去的光輝面貌,也使那些名聞中外的老店再現生氣。中國國力日漸強大;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一定會走向國際市場,不要只顧眼前之小利,而損毀了正在蓬勃發展的文化藝術市場,這也是我這個中國傳統文化喜愛者的一點心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