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O一二年四月四日清明節,我們一行四人受陝西省海外聯誼會邀請,出席當天在陝西省橋山黃帝陵前舉行的「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天和日麗、萬里無雲的清晨,一萬多名來自海內外的中華兒女,一齊聚首在橋山腳下、黃帝陵前,等候莊嚴隆重的祭祖儀式。
 
黃帝陵又稱為「天下第一陵」,傳說黃帝活到了118歲時,正在河南巡察民情,忽然天上降下一條黃龍,告知黃帝使命已經完成,要與牠一起歸天。黃帝於是騎上龍背,飛越橋山,黎民百姓得到消息後,從四面八方趕來與黃帝道別,他們都想把敬仰的黃帝留住,拽住黃帝的衣襟,場面非常感人。黃帝乘龍升天後,百姓把黃帝留下來的衣冠葬在橋山,建起一座衣冠塚,這就是傳說中黃帝陵的由來。
 
黃帝陵區有一條寬闊的卵石步道,陵區前綠水環繞,背後是巒巒群山,剛長出嫩綠的垂柳迎風搖曳,會場上金黃色龍旗和條幅映照在水澄如鏡的沮河上,呈現出一片祥和之氣。






 
我們懷著對軒轅黃帝的虔誠敬意,隨著身穿漢式服裝的儀仗隊伍,依序步入軒轅廟的院落,院落中有一株據說是黃帝手植的柏樹,稱為「柏樹之王」,接著踏上軒轅殿前的祭祀廣場。

 






 
 
此時廣場傳來悅耳的廣播聲,一遍又一遍地敘述炎黃子孫的始祖──黃帝的千秋功業。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古文獻記載三皇五帝,黃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黃帝以德號召天下,受萬民愛戴,先敗炎帝於阪泉,並與之結盟,繼而殺蚩尤於涿鹿,結束戰爭,統一中華民族,建立起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開創中華文明,後來的堯、舜、禹三帝都是黃帝的後裔,黃帝因此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功德為歷代所稱頌,為後世所景仰。
 
孫中山先生評價軒轅黃帝是「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針,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九時五十分,祭祀黃帝的儀式宣佈開始,九時五十分寓意黃帝為「九五之尊」之意,會場上敲響了34響鼓聲和9鳴鐘聲,代表全國人民對人文始祖的尊崇和思念,鐘鼓聲迴響在祭祀廣場上,迴盪在橋山,交織成一曲頌歌。
 
隆重的祭奠儀式過後,80位兒童用他們清脆的嗓音在軒轅殿前詠誦《黃帝謠》:「天浩瀚,地蒼茫,大中華,國運昌。歲壬辰,金龍翔,橋山春,古柏蒼。頌軒轅,獻心香。軒轅黃帝,偉業煌煌。肇啟文明,光耀家邦。慎終追遠,萬古流芳……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海峽兩岸,骨肉情長。同祖同宗,共榮共襄。血濃于水,再寫華章,民族復興,我輩擔當。光耀先祖,雄風遠揚。」這首歌謠正代表中華兒女的心聲,大家都有共同的願望,期盼祖國崛起,兩岸統一,民族復興早日實現。
 




接下來是樂舞告祭,分為四個樂章:《序‧心香》、《雅‧雲翹》、《風‧土德》、《頌‧龍幟》,演出人員穿著漢式祭服,用歌舞祈禱寰宇永遠和平,人民豐衣足食。









 
 
直到飛龍騰空而去,整個祭典終告結束。

 
 


  
 
隨後,在場萬名參加祭祀的人士踏上階梯,進入軒轅殿,瞻仰黃帝浮雕石像,拜謁黃帝陵。
 




海聯會特別為港、澳、台和海外僑胞安排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是在陵前舉行種植「炎黃子孫林」暨「軒轅聖土」恭請儀式,並由我代表三地的同胞致辭,這樣的殊榮,我卻之不恭。






 
這次的活動中,由於我和老伴是受不同的單位邀請,因此直到全部的儀式結束後,我才與跟隨港澳專業團體前來的老伴碰頭,大伙在軒轅聖土會場前相敘。


 
接著我們沿古柏參天的石路步行上山頂,直達黃帝陵前,途中行經「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石碑,旁邊是一座高台,原來是漢武帝劉徹來此祭奠黃帝時所建,稱做「漢武仙台」,是「黃陵八景」之一,有人將此形容為「置身其上,眺四周景色,迎八面來風,恍如仙境」,甚至還流傳著「登台一次,長壽一歲」的說法。我們雖見到不少年輕人興致盎然拾級而上,卻並未跟著湊熱鬧。
 






景區內有座祭亭,中間立了一塊由郭沫若所題「黃帝陵」三字的高大石碑,這塊碑的後方另有一塊「橋山龍馭」石碑,再更後面,便是萬世景仰的黃帝陵了。



這天來拜謁黃帝陵的炎黃子孫不知凡幾,數個景點無法遊覽,唯有跟著隊伍返回黃帝陵縣城享用豐盛的地道午餐,然後再至西安參加市政府的招待晚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