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下春常在,伊通河畔人人愛」,清朝乾隆皇帝被宜人氣候和美麗景色深深感染,順口詠出兩句讚美詩句,遂成了「長春」名字的由來。「北國春城」長春是吉林省省會,位處遼闊的東北平原腹地上,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是平原上的一顆明珠,儘管是座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年輕城市,卻擁有輝煌而傲人的成績:
 
長春是著名的工業城,別號「汽車之城」、「電影之城」,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第一輛磁懸浮列車、第一部國產電影都在長春誕生。

長春吉林大學是目前全中國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學府。

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園──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就在長春市內。

長春素有「森林城市」的美譽,全市綠色覆蓋率高達40%以上。
 
這裡又是中國糧倉,十大產糧縣中,長春地區就佔了三個,可算是糧食第一市。

 ……

細數長春的成就,真是族繁不及備載。
 
這天我跟著導遊小王漫遊長春,以位在市中心區的文化廣場作起點,廣場一端是座北朝南的宮殿式建築,莊嚴宏偉的紅柱,翠綠琉璃瓦頂,因為曾經是長春地質學院的教學樓,所以叫做地質宮,而文化廣場也又叫「地質宮廣場」。其實這建築原先是當作溥儀的新皇宮來規畫建設,後來因戰爭緣故停工,直到1950年代才將地上建築蓋成。
 

 
廣場的中央是座雕塑,頂端是隻展翅高飛的太陽鳥,造型有點抽象,四周還有象徵春、夏、秋、冬四季的人物雕塑,替廣場增添了藝術的氛圍。

 




 
廣場面對筆直而綠蔭濃密的新民大街,大街兩側種植高聳的楊樹,是一條名符其實的「綠色長廊」,偽滿洲國國務院及主要統治機構的「八大部」遺址建築就藏身在楊樹後,現在這中、西、和式風格各異的八幢大樓已各有現代的用途了。




 
我得知市內另有一條長達13.93公里的「人民大街」,是貫穿南北的中軸線,儘管已屆上班時間,大街上車水馬龍,人車爭路,我依舊商請司機繞進大街,讓我可以從車上親歷這條被認為堪可媲美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亞洲第一街」。
 
接下來,我又前往見證國產汽車的誕生地──第一汽車廠,舊廠與新辦公大樓簡直是天淵之別,可以看出歷史歲月的痕跡,還有時代的進步。當前社會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汽車需求大增,長春汽車廠光是工人數就達15萬以上,連同家屬更接近70萬之多,約佔全市10%,在長春市GDP的增長上占有很大比重。
 

 



 
長春電影製片廠在中國電影的發展上,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目前不僅是拍攝電影的重要地點,也是一個旅遊熱門景點,裡頭還有座以白水泥製作的巨大毛主席雕塑,據說是1968年由人民自發製作成的。
 



 
當天行程緊湊,我們又前往市區內的南湖公園,小王說南湖內的「四亭」是旅客必到的勝景,四亭連接著曲橋,我站在橋上倚欄眺望,在這時節,湖面依然封冰,湖畔垂柳襯托遍地白雪皚皚,時間彷彿凍結在這一刻,是一幅渾然天成、充滿北國雪韻的畫作,令人流連忘返。






 
我們享用了朝鮮特色午餐後,匆匆上路,趕到長春市東南面一座與台灣的日月潭以姊妹潭相稱的淨月潭。淨月潭森林公園面積超過83平方公里,乘車繞園一周都得費時一個多小時。小王說公園景色四季不同,各有特色。初春仍然是旅遊人士滑冰、滑雪的好去處。
 
 
 
園區分為潭北山色、潭南林海、月潭水光和潭東田舍四部份,以湖景為主,山村襯托。園內植披豐富,有幅員廣闊的人工森林,是目前全中國最大的人工林場。地面鋪著厚厚白雪,讓我情不自禁走上去,縱目四方,莽莽林海的壯麗景色盡落眼底,胸懷怎能不開闊呢?

  






 



 
淨月潭還有雪上活動,我本想試乘狗拉雪橇,可惜遲來一步,拉橇的狗早已下班。這時場上還有滑雪健兒繼續競技,讓我技癢起來,想要立刻換上戎裝跟他們一較高下!




 
結束一整天緊鑼密鼓的行程,回到市區已是華燈初上,小王馬不停蹄領著我到重慶路逛逛長春的夜市,夜市主要售賣吃食,食品都富有東北風味,熱鬧情況比起台北的士林夜市毫不遜色。






 
東北有「上車餃子,下車麵」的習慣,亦即「上車」分手送行吃餃子,「下車」接風洗塵吃麵條,我吃了上車餃子後,和導遊小王相約6月長白山天池再會,為這次東北之行畫下了句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