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冰城」賞冰後,我意猶未盡,繼續北上,下一個目的地是位於哈爾濱西北方的「鶴城」齊齊哈爾,兩地中間還隔著我國石油開採和工業加工的重要城市——大慶市。
 
當我獲知將行經大慶,特地要求司機中途繞進城內,只為親眼一睹這座五十多年前還是一片鹽鹹草甸荒地,如今搖身變為公路縱橫、樓房齊整、充滿「油機」、生氣勃勃的現代化工業城市。
  
50—60年代,石油工人腳踏荒原、頭頂藍天,為了國家的石油工業,無悔奉獻。他們來到這處鹽鹹荒地,進行一場驚天動地的石油大會戰。
 
提起石油工人的典型代表,當然非大慶鐵人王進喜莫屬!王進喜喊出「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吼聲,帶領工人們奮不顧身,為石油大會戰艱苦創業,他種種不平凡的事跡,我早已耳熟能詳,倒背如流。
 
1960年,當王進喜前往大慶時,雖有鑽井的機器,卻沒有吊車或其他機器可以拖動,他便帶領工人們用繩子拉、底下墊木塊滾動等等土法煉鋼的方式,「人拉肩扛」,將鑽井機械運到現場架立起來。鑽井需要用水,更集合工人破冰取水,用臉盆、水桶等工具運送,最終在時限內運了足夠的水得以按時鑽井,「端水打井」又是王進喜的一項驚人創舉。
 
打井的時候,因為地層壓力太大,發生井噴現象,若不趕緊制止,恐怕會造成燃燒等危險狀況,王進喜當時腿上負傷,卻不顧危險,當先躍入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最終壓制了井噴,因而獲得「鐵人」的稱號。
 
我懷著對鐵人的崇敬,特別來到2007年新落成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參觀。這座紀念館佔地11.6公頃,位於王進喜在大慶鑽下的第一口油井「薩55井」旁,廣場上豎立一尊王進喜站在鑽台上,手緊握剎把的塑像。根據講解員介紹,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是由「工人」兩字組合而成,由空中鳥瞰,紀念館呈現「工」字,從側面看過去,是「人」字,象徵這是一座工人紀念館。


 


 

在廣場上與鐵人塑像合照後,我踏上47級台階,寓意鐵人一生47載的光輝歲月。一進入館內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型的浮雕銅塑《石油魂》,鐵人王進喜走在中央,與參加石油大會戰的工人們一道昂首挺胸,展現出他們期盼早日為國家拿下油田的決心與勇氣。




 
大廳兩側牆壁則放上兩句鏗鏘有力的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兩句出自鐵人口中的豪邁誓言,我亦非常熟悉,在我的創業過程中,它們是時常激勵我不服輸、不氣餒的經典金句。

  

 
 
參觀紀念館的人群絡繹不絕,我跟隨講解員依序進入3個展廳,展廳分為七個部分:《不屈的童年》、《赤誠報國》、《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無悔奉獻》、《鞠躬盡瘁》、《精神永存》,加上尾廳的《永遠的鐵人》,陳列石油會戰的照片和鐵人使用過的實物,內容非常豐富。
 
講解員的介紹內容富有情感,搭配實物、圖片和沙盤模型,鐵人事蹟讓我與其他參觀者無不動容,由衷敬佩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第一代石油工人的創業精神。
 
館內還可見到不少出自鐵人的名言錦句,節錄其中一段:「我從小放過牛,知道牛的脾氣,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實實地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這些話語極具鐵人樸素的風格,卻也深富意義,可以看出他做人做事的態度,更是我們活著的人學習的榜樣。
 
王進喜紀念館將鐵人的生平事蹟陳列於世人面前,並詳實描繪當年石油大會戰披荊斬棘的艱難,這些絕佳的素材,更讓所有的參觀者都上了一門深刻的愛國思想教育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鄧予立 的頭像
    鄧予立

    鄧予立看世界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