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馬英九必修的10堂課
出版:早安財經文化


彼得.杜拉克在晚年出過一本書,叫《下一個社會》,一開始他就點明,很多問題不能用純粹的經濟面向來看,他借用柯林頓的競選口號說:「笨蛋,問題在社會!」

 

比如說,失業問題,是純經濟問題嗎?滿街餓肚皮的人,治安必定敗壞,遲早要發生暴 ,二○○一年,阿根 發生連續兩周的飢餓革命,就是這麼來的。

 

但真正的社會問題還不只此。台灣習慣將社會問題全部當成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安全問題,幾乎全丟給內政部去管。但在我的眼裡,台灣真正的社會問題,是「誠信」。

 

事實上,台灣的根本問題在社會,社會的根本問題在「誠信」。

 

過去幾年的藍綠鬥爭,將台灣社會撕裂得很深,但真正影響深遠的並非政治上的顏色,而是因為要為政治辯護,媒體、名嘴、與政治人物,必須編出一套說詞,來為自己所支持的人自圓其說,所以政治鬥爭逐漸演變成不同價值系統的鬥爭,再進而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兩種顏色所代表的價值系統變得愈來愈遠,愈來愈難溝通。

 

尤其二○○四年那兩顆子彈,成為價值系統割裂的破點。民進黨為了掌握群眾,散播一種三段論邏輯:「只要沒被抓到證據就不算犯罪→只要沒犯罪所得到的東西就算是他的→只要犯罪沒被抓到證據,那東西就是你的。」所以,「沒有證據說陳水扁那兩顆子彈是假的↓只要不能證明是假的,總統就是他的↓沒有證據說陳水扁那兩顆子彈是假的,所以總統就該是他的。」綠軍據此邏輯,大罵藍軍「輸不起」。甚至民間有種說法流傳:「就算用騙的,贏了就是贏了。」面對各種懷疑攻擊,甚至後來陳水扁的貪污,深綠的人一貫反應就是「證據啊!」「抓我啊!」

 

藍軍的邏輯則比較傳統,認為誠信等道德標準還是很重要的,於是發起訴訟及一連串抗爭,街上媽媽們、婦女們、甚至學生們都出來狂喊:「作弊無罪?我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了。」

 

馬英九呢?他說他是市長,所以要保持中立。事實上,我覺得他的立場很模糊,甚至搖擺不定,有點希望這事就算了,不要鬧了的味道。後來當他新聞局長的蘇俊賓,當時就以本土派名嘴姿態上電視,大罵連宋輸不起,所以連宋的人馬都對他很感冒。

 

接下來四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各方吵吵鬧鬧,這種斷裂就更加嚴重。也因為陳水扁執政,代表著某種的成功典範,所以更多人學他的榜樣,「作弊成功也是成功,作弊不成功是智商問題,不是道德問題」。《作弊的文化》這本由美國人大衛.卡勒漢(David Callahan)寫的書,清楚點出了作弊的邏輯,一樣適用於台灣。

 

藍軍呢?沒有變好,只有變壞的可能。政治不免小奸小惡,但馬團隊為了維護馬總統的形象,也不免多耍了幾招。藍軍的人看在眼裡,卻不願去看,去談,因為馬英九再怎麼不好,也比陳水扁好。

 

這種政治操作的影響,遠比想像的嚴重。整個社會開始瀰漫一種「騙」的文化。從生意往來到男歡女愛,從詐騙集團到政治人物,從媒體報導到政府施政,大家都認為小奸小惡耍一下無傷大雅,為成功可以小小的不擇手段。於是社會上無所不騙,人們根本不知該相信誰?被騙多了,大家也養成自我保護的心態,不信政府,不信媒體,不信長官,甚至不信朋友,不信鄰居。

 

二○○○年底,《天下》雜誌就曾以「背叛」作為當期封面主題,直指台灣社會的種種脫序,造成許多人心裡的失落,使得自殺率不斷增加。當人們失去再失去,連最後一個可以信任的人都失去的時候,自殺必然成為選項之一。這問題到現在,只有更嚴重,沒有更舒緩。

 

當台灣在討論生育率下降,自殺率提高的時候,我就想到歷史學者福山 Fancis Fukuyama 在《誠信》一書中的研究,他發現,西方社會在六○~九○年代,出現了「社會大斷裂」的現象,使得社會價值出現了混亂的現象。這種斷裂表現在三個層面:

1.不善的指標上升:例如離婚率、犯罪率、非婚生子女增加。

2.善的指標在下降:例如結婚率與生育率。

3.社會的信任度下滑,價值規範失去力量。

 

這不正是台灣正在發生的事?

 

福山還指出,經濟發展與倫理價值是分不開的。誠信、負責、家庭聯繫、社會規範與共同價值,都是重要的「社會資本」。這些基礎深厚的社會,會減少很多內部交易成本,合約較有效力,訴訟較為減少,整體效能較為突出。

 

歐盟高峰會於西元二○○○年,通過一個「社會議程」(Social Agenda),將社會資本的建立,列為國家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元素,高度支持社會資本的累積。歐盟認為,信任、規範、合作能力和關係網絡所形成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是創新所必須的社會溫床。

 

原因很簡單,當大家把心思放在防止別人超越自己,放在權力鬥爭的時候,根本不可能有什麼真正的創新想法。就算有,也不敢提出來;就算提出來,也可能被壓制或吃掉,然後毫無蹤影。

 

相反的,當這個社會缺乏信任的時候,人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點,也找不到自己的支撐點。於是人就開始慌張,開始亂抓浮木,開始隨波逐流,最後連自己都無法信任自己。憂鬱症與自殺,很多都是從這個過程裡開始出現的。

 

這才是台灣真正必須面對而解決的問題,大家不信任政府,信心經濟就運轉不起來,創意產業就很容易夭折,更不用說希望。當人與人之間信任變得極度薄弱,連結婚都不敢,更別提生小孩。所以發「育兒券」這種社福措施,又怎麼會有效?

 

所以,馬政府不應本末倒置,搞些枝微末節的刺激方案,從經濟,到政治,再到養兒育女這些社會問題。社會問題真正的核心,就在「信任」。

 

馬政府不要怪民眾為什麼不信任你們,是你們一天到晚跳票,又會突擊發布政令,又會大言不慚的否定承諾,甚至經常以搞小 作為榮,才會讓民眾、大老、戰友、甚至對岸,對馬團隊失去信任。自己無誠,自然他人不信,加上陳水扁時代所累積下來的印象,產生了「喇叭效果」,才會讓你們不足為道的小動作,演變成整體的信任危機。

 

別忘了,人民從期待到拋棄陳水扁,花了六年,但對馬團隊,從崇拜轉到有點失望,只花了六個月。此現象絕非清廉、能力、宣傳所可單純解釋,「誠信」才是關鍵。因為經過第一次被騙的煎熬與懊惱,會讓人以加速度遠離可能的陷阱。

 

所以,馬政府接下來最嚴峻的工作,就是「信任工程」。這是一種社會重建的工程,必須像蓋房子一樣,挖地基,打樑柱,一步步地做。開始很緩慢,但會像生物曲線一樣,蓋到某個程度,就愈來愈快。

 

從哪做起呢?就從馬做起,而且要從馬管馬英九辦公室做起。上無誠,則下無信。所以,不論至親好友,功臣名將,只要欺騙、隱瞞,不論 機為何,就必須去職或留校查看。官員們公開說謊,就必須下台。從上面推動起,一路往下直達政府最基層,再擴張到整個社會,以及媒體,包括國營事業等單位,才能全面改變台灣社會的價值觀。

 

最重要的,上位者最好收起自認為菁英的思維,不要老把別人想成笨蛋,自己玩他一下沒有關係。不論國內或兩岸,「沒有人是笨蛋」,不要認為人家沒有回嘴,或是沒有反抗,就是欣然接受。

 

從信任危機到信任工程,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但是非做不可,如果不做,這本書便可闔上,束之高閣,當作是我個人的牢騷,看看就算。

 

言盡於此,我們希望,台灣能在馬團隊的帶領下,成為一個有愛,有希望,充滿信任,有無限前景的歡欣島嶼,成為全球華人永遠的驕傲!

 

最後,我想以老子《道德經》裡的一段話,作為這本書的總結。而這句話也是在提醒馬團隊,內省修鍊,可能比機巧征伐,更可治世留名,讓台灣走上穩定發展之路: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旨哉斯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