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的美食非常多元,俄式餐點相當普遍,正宗俄羅斯餐館處處可見。俄式料理的製法基本上跟法、義式大同小異,不同點在於主食是槽子麵包,用酒花發酵,再用柞木的木炭烘烤製成,帶有一點酸味,入口清香,算是俄式料理中的一種特色。
 
我尚未嘗過俄菜,本想一試,導遊卻建議既來到哈爾濱,何不嚐嚐松花江上的「四大名魚」?這四大名魚包括鯿花、白魚、鯉魚、鰲花(鮭魚)。司機在旁補充說道,此時正是品嚐東北特色「大鐵鍋亂燉鰉魚」的好時機,在北岸漁村說不定還可吃到「開江魚」呢!
 
我好奇何謂開江魚,便聽司機詳細道來:原來每年四月中下旬正值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際,松花江的冰層消融,冰塊順江流下,稱作「開江」。冰封下憋了四、五個月的魚此時紛紛魚躍而出,被漁民撒網捕獲,便稱之為「開江魚」,味道特別鮮美。民間流傳的「四大香」:「回籠覺,開江的魚,秋天的蛤蟆,老母雞」,其中就包括開江魚。
 
此魚之所以特別鮮美,是因為東北地方冬季時間長,在結冰層下方的魚長期處於冬眠狀態,較少進食,只能依靠自身的脂肪供給養分,結果冰層破開時抓到的魚身上的脂肪所剩無幾,肉質非常緊實,身體裡的廢物也排得差不多,腸胃和腮都很乾淨。
 
開江魚一般產於四月分,然而現在漁民急於搶占先機,會於江上指定的區域刨冰挖洞,撒網捕魚,供遊客享用,不過價錢就貴得多,其中鰉魚又是淡水魚中的極品,在淡水魚中算是體積大的,屬於鱘魚類,鱘魚和鰉魚總稱為鱘鰉魚。
 
導遊和司機舌粲蓮花、鼓舌如簧,不斷說服我嘗試江上鮮,他們提到清朝乾隆皇帝吃過鰉魚後,龍顏大悅,馬上賦詩一首:「有目鰥而小,無鱗巨且修,鼻如矜翕戟,頭似戴兜蝥。」形容這種魚眼睛很小、身體修長而無鱗、鼻子像長戟、頭部則像戴了頂頭盔,還替鰉魚賜名,鰉魚就成為進貢皇帝的珍品之一。據說鰉魚營養豐富,含骨膠原(Collagen,也就是膠原蛋白)達80%,不但對關節、骨質有幫助,對皮膚也有益處呢!
 
其實我平時並不愛吃海鮮,但抵抗不了他們的熱情推薦,就勉為其難走進一間江邊的餐館。店家在漁池中撈起一尾七斤多重的鰉魚,竟然真如詩中所言:魚鼻尖長、目小無鱗。店家提議「一魚雙吃」——紅燒魚頭加上鍋裡亂燉魚身,意即當地「大鐵鍋亂燉鰉魚」的做法,鍋內以秘製湯底搭配豆腐、大白菜、粉條、香菇等菜料,鍋外則用柴火加熱,不需廿分鐘,魚香撲鼻,令人食指大動,迫不及待想要大快朵頤。





 

 
 
我先試嚐紅燒魚頭,一口咬下去,骨脆肉軟,入口即化,滋味非常可口。繼而動起筷子,繼續往鍋裡撈燉魚,果然是肉厚脂少,味道鮮美,既沒有鹹水魚的腥味,更沒有淡水魚的土味,才吃上一口,連不愛吃海鮮的我也顧不上桌上儀態,開始狼吞虎嚥起來,大啖鍋中鮮食,吃得碗底朝天,最後連辛辣的魚湯也不放過。




 
埋單時才得知鰉魚雙吃共計三千多人民幣,算起來每兩(10兩制)要價398元人民幣,所費不貲,不過有緣吃到難得且美味的「貢品」,享受當皇帝的口福,也確實是物有所值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