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薩流傳著一句話:「不參觀過布達拉宮,就不算到過西藏。」這次我在「聖宮」裡雖僅停留幾個鐘頭,但總算是得償所願,已感到心滿意足了。結束參觀行程返回車上時,馬上跟遠在長春的老伴通話,把沿途所見所聞敘述一番,與她分享內心喜悅。
  

 
當天拉薩的陽光特別燦爛,空氣多麼清新透徹。我遠遠就看到一座巍然矗立在紅山之巔的宏偉宮殿,它自公元七世紀就一直屹立在海拔3,670米的拉薩。


 
「布達拉」是梵語,就是指觀音菩薩的居住地,所以又被稱為「第二普陀」。這座聖宮始建於藏王松贊干布時期,最初是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興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歷史。原來的布達拉宮曾遭雷電擊毀,現在這座重建於十七世紀,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有「世界屋脊的明珠」美譽。

我們抵達布達拉宮腳下仰望,這座紅白相接的宮殿用白色花崗石作基礎,以紅色白瑪草為牆垛,加上金光生輝的宮頂,懸建在陡峭山岩上,背後白雲在蔚藍天空中翻滾,前方則是中國第二大的布達拉宮廣場,展現令人震懾的美態和至高無上的神聖地位,此情此景,真教人畢生難忘,深深刻印在我的內心。

我們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一道從前門進入,排隊時,正好見到一群工人在修補屋頂。他們一邊揮動木棒夯實泥土,一邊唱歌。這種強烈節奏感的勞動方式,就是名聞遐邇的拉薩特色--「打阿嘎」。同行的雷夫人就從中細說:布達拉宮的牆身和屋頂一部分是用阿嘎土作材料,這是藏地一種特有泥土,和水混合後,用木棒夯實成黃土色光滑堅固的石塊,有水泥的效果,聽完後頓覺神奇。
 



 
至於牆上紅棕色的部分,是將西藏特有植物白瑪草(檉柳) 捆成一扎,染成硃紅色砌在牆身上,有隔熱、通風、防蟲蛀的特性,又因為植物較輕,也減輕建築物的重量。

我們沿著緩坡的石階盤旋向上,氧氣稀薄,大夥更覺得艱辛,上氣不接下氣。我也不斷急喘,在中途停了幾遍,方能跟上大隊。到了紀念布達拉宮重建的「無字碑」後,繼續沿寬闊石階穿越宮牆隧道和廊道,最後來到「德央廈」(即是「東歡樂廣場」),導遊介紹每逢節日,達賴喇嘛在這裡觀賞跳神和看藏戲。

我們抓著扶手,登上陡峭階梯,這是旅客進入白紅兩宮的唯一路線。

白宮和紅宮各以顏色為名,白宮曾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寢宮和行政辦公地方,殿堂金碧輝煌,殿柱繪滿彩色圖案,再進入就是達賴喇嘛的寶座,是他接見僧侶官員之地,最高處是東、西日光殿起居室。我們穿過多間殿堂才走到白宮外面的廣場,正對面就是紅宮。
 
紅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各類佛殿,八座大小不同的靈塔存放達賴喇嘛的法身,鑲嵌著珍珠、瑪瑙、寶石等,非常珍貴。紅宮最高殿堂--殊性三界殿供奉觀音佛像等,因為不能拍照,我無法記清楚宮中奧祕,只記得宮內珍藏許多文物,殿堂裝飾非常奢華。後來在宮外尋得一本紀念畫冊,不致於空手而回。隨團導遊說,宮內觀音佛像有的已超過三千多年,是前吐蕃時期鑄造,有的還是原始苯教(佛教傳入前西藏所流行的宗教)的神像,價值連城,是罕有的文物珍品。

最後在白宮頂部憑欄遠眺,群山連綿,視野開闊,俯瞰是整個拉薩河谷,美不勝收,回首仰望則見千年古宮,巍峨崇高。

參觀完布達拉宮後,我們沿「之」字型石階下山。經過上坡攀爬的考驗後,這次大夥都感到輕鬆得多,個個健步如飛。走到宮門前的大型轉經輪,每個人都入鄉隨俗,一面轉筒,一面唸著藏傳佛教中最尊崇的咒語--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我一時記不起來,只好默唸熟悉的「喃嘸阿彌陀佛」,意思應該差不了多少吧!

與布達拉宮相隔一條六線車道馬路的布達拉宮廣場,是取「聖宮」全景的最佳位置,我還偶遇一位身穿藏服的美少女,在廣場翩翩起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