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下一個行程是林芝,它素有「西藏江南」之稱,又被人叫做西藏的瑞士,光聽名稱,我猜想它的湖光山色應足可媲美江南和瑞士。
 
車隊沿著西藏「母親河」雅魯藏布江的其中一條支流--泥洋河,向東南方高速疾走。泥洋河被藏民稱為「娘曲」,發源於米拉山,河水清澈而湍急,匯入雅魯藏布江後,逆流而上,形成江水倒流的自然奇觀。林芝區內水資源豐富,林木茂盛,擁有青山綠水的好風光。我們沿河行駛的公路是條長達數十里的林蔭大道,一路上牛馬群遍野,農田上青棵隨風搖曳,村舍處處,雞鳴犬吠,牧農民紮營河畔放牧,一派恬靜幽美的農村景色。
 
我們沿河谷經過拉薩與林芝地區分界的米拉山口,這時天候驟變,下起雨來,山上氧氣更是稀薄,四周視野模糊,無法欣賞到山下的絕色美景。高大雄奇的米拉山被藏民奉為「神山」,在最高處豎立一座「雪域之舟」的犛牛雕像,山上飄揚五彩的祭山經幡,並堆疊起一座座繪滿吉祥圖案、神像和經文的瑪尼堆,充滿神祕色彩。









我們在山口稍事整頓,輾轉到山下的八一鎮,享用遲來的午餐,再前往當地人稱「綠色的水」的巴松錯湖(又叫「錯高湖」)。
 
經過長途顛簸的車程,大家都巴不得下車舒展筋骨,陸續跨過百多米的浮橋,踏上湖心的扎西島。據導遊講述,湖心島是座漂浮在湖面的空心島,雖不知真偽,不過眼前湖水平靜如鏡,清澈見底,群山環繞,此刻天已轉晴,遠方的大雪山倒映湖中,站在湖邊頓覺心曠神怡,精神為之一振。








湖心島上建有一座供奉藏傳佛教蓮華生大士的小古廟,建於吐蕃時期。島上傳說處處,像是長篇史詩格薩爾王留下的試劍痕跡、松贊干布的足印、蓮華生洗臉的神泉等。另外島上的樹葉有天然形成的藏文,稱之為「字母樹」。湖的南面還有一個「求子洞」,據說非常靈驗,求子得子。




 
隔日天雨依舊,我們先到林芝地區最高的南迦巴瓦峰,藏語是「直刺藍天的戰矛」,世界最深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就在這裡,深度比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大峽谷還要深,導遊說這處非去不可,他說:「對於未來者,是令人嚮往的淨土,對於停留者,它是讓時間凝固的天堂,對於離去者,它是走到哪都揮不去的思念」谷底密佈遮天的熱帶雨林,山坡長滿各類植物,是一處自然博物館,不過峽谷至今少有人涉足,到底谷底風光如何,我只有默默懷想。
 
我們繼續沿著蜿蜒山路前行,走到魯朗林海的觀景台,濃霧下只見高原山地間一片狹長草甸地帶,兩側高地漫山遍野是灌木叢林和茂密的雲杉、松樹,遠處是群巒起伏的雪山。此時太陽偶然從雲層間露臉,劃開濃霧,我們得以親眼一睹與瑞士山區地貌相似、遺世獨立的農牧民村落。平坦草甸和清澈小溪流的組合,彷似教人眾裡尋他千百度的香格里拉。











應眾人的要求,導遊還特別安排我們進入扎崗村參觀民居。由於扎崗村目前成為旅遊點,部份民居已改成民宿旅館,屋舍排列有序,環境整潔,設備齊全,主人家還熱情奉上酥油奶茶。午餐則嚐到魯朗當地名菜--「石鍋雞」餐,聽說價錢不平宜,因這道石鍋雞已名揚西藏,成為旅客指定的餐食。











午餐後,我們原路折返,重遊魯朗林海觀景台。這時天已放晴,跟上午的景色迥然兩樣,松樹經過雨水洗滌過更加青翠,遠近的林海盡在眼底。一旁則是售賣西藏特產的攤檔,包括藏紅花、松茸、靈芝等,讓大家滿載而歸。
 
晚上是當地政府的歡迎宴會,讓我首次見識藏族少女的敬酒風俗。由四位年輕藏族少女代表主人向客人逐一敬酒,我們先啜三口,每喝一口後,主人都要將酒杯斟滿,最後則將滿杯一次飲盡,感謝主人幾天來的盛情款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