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的東邊有一座連綿山脈,由於南北各有一座乳峰,藏語稱「尼瑪達哇」,就是「太陽、月亮」之意,所以被叫做「日月山」。山上的土石皆呈紅色,山頂還裸露著紅色砂岩,古時稱之為「赤嶺」。

這處是西寧和青海湖之間的一道隘口,古時是自中原通往西域的要衝,後來又漸成為甘肅、青海地區通往四川、西藏的必經之路,所以有「西海屏風」和「草原門戶」的稱號。

 離開青海湖後,導遊先讓大夥來一次高海拔的熱身挑戰,海拔3,580米的日月山頂便是我們接受測試的地點。此時天雨未停,山頂上寒風凜冽,濃霧深鎖,視野模糊不清,就連上方數十階的「日亭」都籠罩在朦朧間,但這般惡劣的天氣並未阻撓我們登上日亭的決心。

日亭是八角攢尖頂,也就是屋頂呈錐形,頂部集中在一點,台北中正紀念堂主樓也是八角攢尖頂的建築。日亭的亭頂蓋著琉璃瓦,頂端還有一面代表太陽的圓形銅鏡,至於亭身則是磚木所造。
 


大夥受不了寒風侵襲,疾步走進亭內,見到亭中央豎了一塊紀念文成公主的石碑,描述她進藏和親的事蹟。四面還有描繪當年唐太宗接見西域使者朝貢場面的壁畫,以及文成公主在大臣李道宗護送下千里迢迢遠赴西域和親的盛況。


 
原來日月山此地充滿和文成公主有關的故事:民間傳說文成公主當年遠赴吐蕃和親,途經漢藏分界的赤嶺時,她登山向故鄉所在的東邊望去,思緒萬千,便取出唐太宗御賜的日月寶鏡,對鏡思念長安故土和親人,禁不住淚如雨下。但為了社稷大事,她毅然將寶鏡摔往山下,鏡子分成兩半,化作現在的日月二峰。

公主帶著悲傷的心情繼續西行,思鄉的淚水不止,最後匯聚成一條晶瑩清透、涓涓綿長的河流,奇特的是一般中國的河流都是西向東流,這條河卻以反方向自東向西流入青海湖,成為「眾河皆向東,惟此向西流」的「倒淌河」。又有傳聞是文成公主擔心她的淚水流回長安,被親人看見,因此祈求上天,將河水改道。

無論是哪種傳說,都不由得讓人感佩古代這些遠離家鄉和親的公主為了大義,犧牲小我的精神。更何況文成公主確實替漢藏交流和西藏的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現在山上的日、月亭便是後人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建。

我們並未在此久留,匆匆躲回車上避開寒風冷雨,未能等到雨過天晴,就折返西寧市區。回程路上,導遊解釋了日月山一帶的奇特環境,更使我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多了一番認識。

事實上,從地理環境分析,日月山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天然分界線,它是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分水嶺,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青海東部農業區和西部牧業區的自然分界。若於晴空萬里之際站立山上,你會發現山的東側是綠蔭連綿、梯田錯落的農業區,而山的西側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遍地牛羊。
 
而傳說中文成公主淚水匯成的倒淌河,一反中國大多數河流自西向東流的常態,其實是因地殼運動所致,是地理學上的一大奇觀。可惜只有耳聞,未能一睹這奇特的自然美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