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往返日本的航機上,翻閱了李焯芬和陳萬雄合著的《人生方圓》散文集,兩位從事不同行業的專業,分別長期專業在水利工程和文化出版事業,大概因他們與我的年紀相近,很多過去的事物都能引起共鳴,越看越覺得回味無窮,很有啟發。李焯芬好幾篇記述他求學時代的閱讀記趣;《唯有讀書高》、《小人書》、《強制閱讀的日子》,使我很有同感。 
 

“打書釘”這個久違了的名詞,出現在文章裡面,“打書釘”就是指在書店內長時間閱讀某一本書本或刊物,希望能不用購買而在書店內把書本看完的意思。陳先生在文中介紹他下課後,多到中環皇后大道中兩家書店─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打書釘”,翻閱各類課外讀物。回想我的成長路上,印象非常深刻,父親自我懂事開始,每逢星期六下午都會帶著我姐倆由灣仔石水渠街徒步到中環,約40分鐘時間,又因為要節省公共巴士的車資,我們有時會步行至接近當時的金鐘兵房(現在的太古廣場)的巴士站乘搭“分段站”,這樣只需付半費車資。 
 

就如陳先生一樣,皇后大道中對面而開的“中華”、“商務”和一家距離遠一點的“三聯”,我年復一年的渡過了每個周末,記得三家書店陳列出售書籍各有特色,“中華”以文史為主;“商務”以工具書居多;“三聯”則為雜誌刊物。父親是清貧的教育家,喜愛讀書買書,他有時買書還猶豫好長時間,千方百計節省零用才把好書買下,因為他長期逛書店打書釘,與店員稔熟,有時還要求店員為他保留新書,待他籌得錢來再買,而我與姐姐就被留放在小人書《連環圖》的區域,任由我們各自翻閱。 
 

我喜歡看英雄故事,《戚繼光斬子》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我崇拜抗倭寇民族英雄戚繼光,他帶領戚家軍保家衛國,“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的愛國精神,自小就感染了我。小人書中還有描繪到戚元帥連獨生兒子犯錯,他都是大公無私地執行軍法,戚家軍軍紀嚴明,賞罰分明,這種做人做事原則,也是我學習的做人標準。
 

父親還鼓勵我姐倆多讀中國的四大名著,我自小學四年級時,第一本看的是《水滸傳》,繼而是《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老父還時常指導和解答我們在閱讀上遇到的難題,這幾套書籍都是50年代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屈指一算已超過了半個世紀了,我秉承了老父愛書的習慣,四大名著還完整無缺地保存在書架上,這些版本,估計已是古書或絕版了。 
 

中環“三家”書店是我童年“打書釘”的地方,雖然時代變遷,書店早已遷離原址,但我喜愛逛書店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公餘及假日都是我必造訪之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