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年孟秋,我再次萌生闖關東的念頭,於是取道牡丹江,打算到素有「太陽的故鄉」美稱的撫遠,迎接中國的第一縷陽光。

撫遠位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會的三角地帶,是中國最東端的城市,也就是中國土地上最早見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因此又被稱為「華夏東極」和「東方第一縣」。

我們從牡丹江出發,全程約八百公里,行車在廣闊無垠的松嫩平原公路上,到達目的地撫遠,需時超過十個小時,沿途還會經過多個市鎮,例如佳木斯、當壁、密山、虎頭、珍寶島等,幾經舟車勞頓,才終於到達東極的撫遠。

途中我們停留的第一站,叫做當壁鎮。小鎮屬於八五一零農場範圍,經過發展,目前已變成個旅遊度假區。景區內有座「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一塊「將軍石」豎立在館前大路口,四邊分別以四種字體刻上大字。廣場上另有一座高九點九米的「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這都是為了紀念上世紀50年代王震將軍率領十萬軍民,來到了這片雜草叢生、野獸出沒、杳無人煙的荒蕪大地,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戰,終將荒原改造成為萬頃良田。

我也進入作為愛國教育基地的紀念館內參觀,向當年那些滿懷豪情與天地鬥爭的英雄們致敬,裡面展出當年英雄們使用過的工具,又陳列許多珍貴的歷史圖片,記載著這一代人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做出輝煌的成就。接下來的幾天,我沿途所見,到處是長滿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的農場,這都是他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所創造的成果。

當壁鎮還有一個景點是興凱湖,因古火山爆發後,地殼運動使地面陷落積水而成。興凱湖原本是中國境內的內湖,如今卻是中俄兩國的界湖,中國只擁有其中三分之一的面積,這又得追溯無能腐敗的滿清政府,一紙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就喪失了三分之二的興凱湖領土。

唐代時,興凱湖又叫做「湄沱湖」,因盛產「湄沱之鯽」而得名。興凱湖的結構也非常特別,是由形狀和面積不同的大小兩湖組成,特別之處在於兩湖間是由一條長約50公里,寬約一公里的沙崗分隔開,兩湖景觀也各不相同,大興凱湖湖面寬闊,有如烟波浩瀚的大海,碧海藍天,渾然一體;小興凱湖卻水平如鏡,溫柔恬靜。這樣的地貌,在中國境內也是絕無僅有。

我乘興登上湖區的觀景高塔,眺望夕陽斜照的興凱湖,竟然帶有種江南水鄉的幽美靜謐,多姿多采。惜因受限逗留時間,我們來不及在湖中泛舟,欣賞傍晚百鳥歸巢的熱鬧景象。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烏蘇里江畔的虎頭鎮,眼看天色已晚,便在鎮內靜休一宵,待隔天繼續虎頭鎮旅程。

虎頭鎮背山臨江,隔著一條烏蘇里江,對岸就是俄羅斯的國境。此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地,仍然留有一座日本侵略軍的軍事要塞遺址,它是日本在東北邊境建立十數座軍事要塞的其中一座,是「東方馬其諾防線」的一部分。

要塞遺址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工事深8公里,寬30多米,相當堅固,設施完備,易守難攻。因此,在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發起猛烈進攻時,遭到要塞的日軍頑強的反擊,兩軍在要塞的戰鬥一直持續到8月26日才結束,甚至比日本投降結束二戰的8月15日還晚了十一天,因此這地方成了名副其實的「二次大戰終結地」。

如今要塞遺址成了博物館,不僅是日本侵華戰爭罪行的有力證據,也讓後人在此憑弔當年的抗日戰士。為紀念蘇聯紅軍的英勇行為,山上也建了一座紀念碑,被當地人民稱之為小白塔。

虎頭鎮不單是「珍寶島精神」發祥地和「北大荒精神」肇始地,同時還有個生態保護的植物園區。欲窮千里目,就非得登上植物園中的「烏蘇里江第一塔」,我環顧四方,面前是鬱鬱蔥蔥的珍寶島濕地自然保護區,自然風景極為美麗,引人入勝。雖然我知道珍寶島的大致方向,設法遙望尋找,可惜距離實在太遠,始終未能看清它的面貌。

當我返回鎮上的烏蘇里江廣場,見到一塊寫有「烏蘇里江起點」的標誌碑立在江邊,原來這裡是烏蘇里江的源頭便是在此交匯,虎頭也就成了烏蘇里江的起點。烏蘇里江曾經是中國的一條內河,要不是滿清政府喪權辱國,今日也不致於做為中俄的界河。

來到這兒,我們自然不放過遊江的機會。這天風和日麗,蜿蜒的江面清澈平靜。我站在船頭,目力所及,兩岸是青翠欲滴的林木,一群群飛鳥掠過藍天,怡然自樂飛翔在沼澤叢林中。正沉醉在風光旖旎之間,此時船上突然揚起了高亢悠揚的樂曲──〈烏蘇里船歌〉,大家一時歌興大發,隨著哼和起這首充滿生活氣息的熟悉歌曲: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
… …
白雲飄過大頂子山
金色的陽光照船帆
緊搖漿來掌穩舵
雙手贏得豐收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