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墨爾本的第二天清晨,我坐上老倪的車,疾駛向維多利亞洲西海岸線的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計劃先遨遊海岸線,回程再經山路,穿越市區,結合觀賞全程海山景色。

車子沿著蜿蜒曲折的海岸線公路,走了2個多小時,海岸線景色怡人,海灣非常美麗。中途我多次請老倪停車,讓我拍下沿途美景,卻都因時間緊迫,無法如願。我覺得這裡的海灣,不亞於雪梨市的海灣。兩個城市被大分嶺藍山山脈分隔開,氣候迥然不同,墨爾本這邊乾燥缺水,而且風大,只適合灌木和矮樹生長,沿海岸線的大小海灘不下數十個,美麗海灘一個連接一個,面向巴斯海峽(Bass Strait),海闊天空,白浪滔天,景象美不勝收。

我們終於到達澳洲境內著名世界觀光景點─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它位於墨爾本西南面,自洛恩(Lorne)、阿波羅灣(Apollo Bay)、坎貝爾港(Port Campbell),一直到華南埠(Warrnambool),全長近300公里,是一條超美麗的海濱公路。




大洋路起點豎立起一座簡單而極有意義的紀念拱門(Memorial Arch),起點處還有記載這條海濱公路歷史的紀念碑,我仔細閱讀,才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澳洲政府應宗主國英國的「邀請」,派兵參戰,當時被派去的澳洲士兵達33萬人,在歐洲、土耳其和中東作戰,犧牲者有6萬人,受傷的有16萬人,傷亡率相當高,達64%,位居參戰國家之冠。到底是軍隊作戰素質的問題,還是運氣欠佳遇到的都是敵軍主力和精銳部隊,這就不得而知了。



戰爭結束後,澳洲士兵回國,碰到經濟衰退、嚴重失業等問題,當時澳洲政府設法安頓這批失業軍人,讓3000名回國老兵進行這段公路的開闢工程,他們只使用簡單裝備和工具。紀念拱門旁立有銅像和老照片,可以清楚感受到老兵當年的意志力是多麼驚人,以排山倒海的氣勢開山闢地,完成「大洋路」首段最艱難的工程。隨著公路的工程展開,更發現這裡海岸線風景如畫,有利發展旅遊觀光業,相繼又發現其他資源,開通公路亦加速交通運輸,於是到1922年,政府開始接手承辦,繼續修建公路。到1932年,長達180公里的海濱公路才正式通車。為了紀念這條公路由二次大戰的老兵所建造,因此正式命名為「大洋路」,「大」代表「大戰」、「洋」是通往海洋的意思。



大洋路穿越深山峽谷,橫列在山腰中,依峭壁而建,下面是懸崖峭壁,大浪滔天,是天然風化懸垂的砂崖、石崖,老兵在開鑿這樣堅固砂岩時,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我在公路經過時,還見到多處自山上掉下的砂岩石尚未清理,可見修建工程是多麼驚人的創舉,不禁要為當年參加修建的老兵們致敬!沒有他們的毅力和勇氣,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條譽滿世界的勝地,大洋路就是老兵們的傑作。

我又忽然想起台灣的橫貫公路,蔣經國先生當年下令修建,將天險變通途,加速東西兩地交通,帶動東部山區經濟。這一偉大政策,與老兵開拓大洋路同樣值得欽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