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北海道西北面轉了一圈後,又重到札幌市,準備轉機回東京,出席公司的開幕禮。

 

 在札幌只餘下一個上午時間,大隊遂一分為二,一隊隨RICHARD乘火車往小樽市觀光購物,我未有跟隨,與老伴及部分成員留在札幌市作市內觀光。 

我對札幌市的觀感;它像是東京市的“迷你”版,使它聞名世界就是因為1972年曾在這座城市舉辦過第十一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而每年在位於市中心的大通公園舉行札幌雪祭,把這處提升為國際知名的觀光都市。札幌市地大人稀,人口約190多萬人,已經是日本最北方中人口最多的一個市了。
 
 

城市規劃聽說是由美國人設計,跟東京商業區差不多,只是高樓較東京的要矮,街道縱橫整齊,我們的市內參觀目標就落在位於市區中央的大通公園,公園由1丁目到12丁目聯成,東西共長約1.5公里 ,橫跨13條街道,原來是防火分隔區,把舊有公園兩邊的建築物分隔,它地處商業心臟區,稱得上是札幌的象徵。

 

1957年電視塔豎立在公園的東邊,這也是這裡的另一個地標,看起來是“巴黎艾菲爾鐵塔”的“A”貨版,50年代日本人的模仿力相當強,連老外的景象都照抄照搬過來,不過時移世易,現在模仿“A”貨,中國人可算是迎頭趕上,取代了他們的位置了。 
 

鐵塔下有噴水池,有“希望”紀念碑,春天即過,電視塔周圍種滿了鮮花綠草,老朋友 米 太太登上電視塔觀景層遠望,跟我說全是巴黎鐵塔感覺,由於它高147.2公尺 ,觀景層在90公尺 以上,可以盡望整個大通公園,當天大晴天,遠看還可以清楚看到郊外的藻岩山。 
 

我們順道到電視塔北面的舊北海道道府大樓,這座古建築看介紹也是美國人設計的,它是一座用紅磚砌成的巴洛克風格的大樓,前面廣場兩面開闊,把紅磚屋顯得很有氣勢,現時政府辦公地方已轉移到現代大樓裡,舊道府已改為文化和歷史博物館了。 
 

札幌市還有一座鐘樓,它早在1881年已為札幌市民報時服務,舊時是札幌農學校演武場所,那時札幌都是低矮房屋,鐘樓就如鶴立雞群般,市民大老遠就能看到時鐘和聽到報時敲鐘,現時卻淹沒在高樓大廈建築下,只留作歷史陳跡,見證札幌市的盛衰。 
 

札幌大型百貨商店不少,都在大通公園周圍,那天是周日,逛百貨商店的本地人並不多,反之大陸旅客卻不少,又說明了日本的經濟仍未有復甦跡象,零利率政策仍不能刺激日本人消費意慾。
 

當天回到東京,就看到一則報導;大字標題《巨債難填,日本,下一個希臘?》看到曾經位居世界前列的經濟強國,1990年日本競爭力居全球首位,2009年則跌至17位,經濟迷失了十多年,不禁問一聲日本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