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到北京專程出席大公報舉辦的“祖國不會忘記”圖片展覽外,特別慕名觀看話劇“窩頭會館”,此乃9月時我與北京市政協老友見面時,黃承祥前副主席知道我喜愛看長篇電視連續劇和中國傳統藝術節目,特別向我推薦這部新演出的話劇,值得觀賞的,不可不看。 
 

我遂拜託北京喻輝去安排門票,不過此話劇是為慶祝中國成立60周年重點劇目之一,門票一早被搶購一空,聽說925晚在首都劇場首演,就收個滿堂紅,門票收入已超過400萬人民幣了。要觀看此劇,最快要在10月中才有。這次臨時上京,幸好喻輝機靈,終於求得一票,而且還在大堂前面的好位置。 
 

那夜我趕著去劇場,險些鬧了一個大笑話,我從酒店“打的”跟司機師傅說要到首都劇場,本來這劇場就在王府井大街,離酒店不遠,車程只不過15分鐘,怎料,我發覺不對頭,車子沿長安街轉出,向機場方向駛去,幸好我還有一點方向感,忙向司機指正,原來司機錯聽了我的港式普通話,把首都劇場誤為“首都機場”,一字的音差,就差之千里了。 
 

這晚演出的全是原班的星級人馬;有何冰、濮存昕、宋丹丹、楊立新、徐帆,五位名角擔綱演出,何冰、徐帆、楊立新經常主演電視、電影,是我熟悉的面孔,其中楊立新還在國慶節當天,我們在同一個閱兵觀禮台上偶遇,並一同拍照留念,因此,看著熟悉的演員演出,更多了一份親切感。 
 

“窩頭會館”劇情發生在1948年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正是北平解放的前一年,南城一個號稱“窩頭會館”的小四合院裡,幾戶小老百姓的悲歡與離合,希望與絕望的故事,當舞台的布幕一打開,只見到台上搭建了一個班駁破敗的老北京四合院,道具設計逼真,極具生活氣息,坐在我旁邊的北京觀眾都細語說:『這彷彿讓他們回到解放前北京一樣。』我生活在香港,當然未能有此番感受了。 


 


故事通過四合院內的幾戶人家,各有形形色色而性格迴異,有的愛錢如命、有的談吐刻薄、有心胸狹窄、猥瑣木訥的,亦有患上重病行為詭異等人物,共同生活在一個院內,他們生活潦倒,受盡當時解放前社會的折磨,在他們絕望之餘,仍然期待著對未來的光明。幾個主要人物;會館房東苑國鐘、保長肖啟山、迂腐而風趣的前清舉人古月宗、經常罵街的田翠蘭和金穆蓉、以及兩位代表新生力兩位青年,他們選擇了共產主義信仰,嚮往著新中國的美好前景,劇終時從廂房傳來的新生兒的啼哭聲,有著象徵新生的意味。 


 

演員們操著純正的老北京話演出,要完全聽懂,對我而言,真是認真為難,有些地道的北京俚語,就更不明白了,大堂內的北京觀眾卻不時大笑起來,看得津津有味,可惜劇場沒有字幕,未有照顧外地觀眾,是美中不足之處。
 

第一次看北京話劇“茶館”是在台北,因為設有字幕,我看過曹禺的原作,對內容較為熟悉,而“窩頭會館”因為是新編話劇,在觀看前,又未有接觸過劇情,初看時實在吃力,回到酒店房間後,詳細看了劇情介紹才較了解,下次有機會要去再看,肯定會有更深的感受了,方能與黃副主席有共鳴,議論劇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