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公報高層日前來訪,使我想起辦公桌上日曆壓著一張大公報副刊的散文,這是一篇以「三十歲前吃苦是福」為題的小品,作者是陳大超。
 

我翻出這張已泛黃的剪報,重新閱讀一遍,記得非常清楚這是我父親閱後剪下來放在我的書桌上讓我閱讀的,是父親的一片苦心,讓我懂得為人家長對子女的要求,不要光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需要的是「吃苦」的教導和實踐,子女才能茁壯成長。就像
1965年有一部電影叫做「年輕的一代」,主題曲中有一段歌詞也讓我深深銘記在心:「我們不做溫室的花朵,要做暴風雨中的松柏。」唯有經過艱苦與挑戰的洗練,才會更加把握自己的人生,也更懂得珍惜所擁有與所獲得的一切。

父親離世已有
8年整,因此,這篇文章肯定是十年前刊載出來的。因為我覺得這很有教育意義,亦是父親對我的要求,我一直珍惜和保留它,偶爾仍會翻出來一看,表示對父親的思念。

我特地將這篇文章轉登出來與大家共賞和共勉,文中最後一段:「吃苦就意味著積累人生的『本錢』」。老人們常愛說:「你不要忘本啊!」意思就是你不要忘記自己吃過的苦啊!苦就是本。這篇小品常使我沉思,反覆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家人的恩情、培養我成材的「中銀集團」老主管,以及所有對我關愛的朋友和同事,也藉此向他們表示衷心難忘的謝意!
 

<剪報全文>

三十歲前吃苦是福 

作者:陳大超

大兒子成了科學家,小兒子平庸得除了打麻將外,別的什麼正經事也幹不了。「我現在才想明白了,不是我對小兒子的教育抓得不緊,而是小兒子出生的時候,我們家的日子已經好過多了,他沒有像大兒子那樣吃過苦。」

我的一位「忘年交」告訴我。他總是說他大兒子是如何懂事,有志氣,小兒子又是如何得過且過,不求上進。

我就說:「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句話,叫作『三十歲以前吃苦是福』,看來還真是這樣。」我還告訴他,我的另一個「忘年交」,前面生了三個女兒,最後生的才是一個兒子,結果沒有被呵護的三個女兒都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又在各自的工作中幹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而那個被呵護得什麼苦都沒吃過的么兒子,卻成了一個讓他傷透了心的「花錢大王」
──只會花別人的錢。

他就感嘆說:「看來光講道理是很難教育好人的,人不經過吃苦的教育,難成器,難成才。」我就加倍地慶幸我在三十歲前吃過足夠的苦。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上山打柴,高中一畢業就當了下放知青,接著又在青海高原當了三年鐵道兵,回來又當了幾年修理拖拉機的工人。現在,在不少人看來是苦不堪言的事情,我幹著卻很輕鬆,甚至很快樂。

文章寫到這裡,我就想起我曾在一篇文章裡說過這樣的話:一根甘蔗,讓吃過苦的人來分,他肯定會把最甜的部分讓給別人,而把甘蔗梢留給自己,可別人卻會發現,他吃甘蔗梢也是那麼甜,那麼有滋有味。

為什麼說「三十歲以前吃苦是福」?因為大凡吃過苦的人都懂得珍惜。珍惜人緣人情,也珍惜「甘蔗梢」。一個人三十歲以前就能用這種態度待人處世,那麼他今後不論走到哪裡,都會很容易得到一旦有難眾人相幫的快慰。人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惜情惜物,都是敬人的表現。

吃苦就意味著積累人生的「本錢」。老人們常愛說:「你不要忘本啊!」意思就是你不要忘自己吃過的苦啊!苦就是本。三十歲前就把苦吃夠了,也就意味著你把下半生打江山的本錢攢夠了。



電影年輕的一代主題曲
<我們是年輕的一代> 歌詞(節錄)

我們是年輕的一代,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尖兵,
為了創造美好的未來,把青春獻給革命,
我們不做溫室的花朵,要做暴風雨中的松柏,
敢於鬥爭,敢於勝利,
沿著黨所指引的光向,
奔向光輝燦爛的前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