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一行人抵達漠河縣行政中心——西林吉鎮。鎮上的新世紀廣場被評為黑龍江省十大廣場之一,中央豎立起一座象徵樟子松的雕塑。我們到來時,正是日暮時分,廣場上下都是身穿鮮豔民族服飾的居民,他們伴著音樂跳起流行的扭秧舞,好不熱鬧。

從廣場俯瞰小鎮,只見街道寬闊,房屋排列在幾條主要街道上,櫛比鱗次,居然頗具城市的格局,令人眼睛一亮。

事實上,眼下所見的小鎮面貌是經過一九八七年火災後重建的,那一年的五月六日,小鎮突然遭遇一場特別恐怖的山林大火,這場火延燒了二十八天,全鎮都陷入火海之中。災後,全鎮淪為一片廢墟,若然不是一條阿木爾河讓鎮民得以避難,後果更不堪設想,所以他們視阿木爾河為母親河。

特大火災之後,全鎮建築無一倖免,卻有四處地方離奇地未被波及,當地人稱它們為「四不燒」,亦即鎮內的松苑公園、清真寺、廁所和墳地。根據火災現場留下來的痕跡所顯示,當火延燒到這四處時,突然停止。究竟是何種原因造成,迄今仍是個謎團。

我特別一探劫後餘生的松苑,這兒大部分是鬱鬱蔥蔥的樟子松,和小部分的落葉松,是座全中國唯一建在市區的原始森林公園。有人認為園區未被大火波及,是因為周圍是兩棟縣政府辦公大樓,以及另外兩所學校和操場,比較空曠,可燃物比較少,因此阻攔了大火的蔓延,讓公園得以倖存。

為了讓市民永遠記住這場「五‧六火災」,漠河縣政府把鎮上一座俄式房子改為「火災紀念館」。館內詳細記述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這場災禍是如何鑄成,原來是由於林區工人的大意和吸煙,又將汽油灑在草叢,遂引致山火,強勁的風勢助長之下,更使大火一發不可收拾,延燒到多片林區。當時處理救災工作的人員經驗不足,又令損毀更加嚴重。根據統計,這場火災使全縣一百零一萬公頃的森林和房屋盡毀,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令人聞之惋惜不已。

館內展廳展示災後照片,以及重現災場的圖片,一幕幕的情景令人怵目驚心,瞬間將我們拉回到當時那恐怖的火災現場。另外陳列很多來自全國各地人民的關心、慰問信件和電報,還有大家出謀獻策、合力救災的感人事跡。

經此教訓後,政府為防患未然,以免重蹈覆轍,訂下了嚴格的規條,不准在林間和野外抽煙,違規者除了罰款以外,還要關押十五天;對公職人員更從嚴辦理,一旦發現違規,會遭到開除公職的處分。

漠河縣的自然景觀處處可見,俯拾皆是。西林吉鎮以東有個圖強鎮,當地的「九曲十八彎」是新闢的自然風景區,景區設了五層的觀景台,我拾梯而上至最頂層,臨高極目遠眺,視線所及盡是層層疊疊、茂密蒼莽的松林,當中夾著一條蜿蜒曲折的阿木爾河,貫穿於翠綠的松林間,在陽光照耀下,粼粼的波光宛如蛟龍奔騰飛舞,奔流向前,遠方則是雲煙繚繞的群山。這般風景秀麗,讓人流連忘返。

我們臨離開漠河時,在機場前偶遇一片大面積的茂密白樺樹林。白樺樹幹高直,白色的樹皮光滑得像紙一樣,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樹身長滿了猶如「眼睛」的斑疤,有大有小。這種斑疤是樺樹的皮孔,作用是和外界交換氣體。白樺樹渾身都有用途,是人類的好朋友,樹幹可以用作木材,製造傢俱,樹皮又能提煉成油。當地鄂倫春族人簡直視它們為寶,利用樹皮製作成樺皮筏,下海捕魚,非常實用。

我第一次見到這樣大片的白樺林,興奮地踏上木板步道,倘佯在林間。無數的眼睛透露出各種思緒情感,有的欣喜、有的憤怒、有的迷茫……教人浮想聯翩。而當彼此眼神相接,又仿佛互相問候。陽光透過樹間的空隙射進林子裡,樹影婆娑,仿如走進當代畫家吳冠中的油畫中,一下子變成了畫中人了,置身在如此絕佳的美景,又怎不讓人沉醉其中呢?

再怎麼流連,我們終於還是得告別這片白樺林,離開漠河繼續下一個行程。望著它們那許許多多戀戀不捨的「眼睛」,好像是跟我們道別,祝福我們一路平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