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義大戰」結束後,我繼續逗留華沙,跟隨著導遊,把集中在舊城區和周圍的主要旅遊景點漫遊一遍。
 
通往舊城區的克拉科夫郊外大街(Krakowskie Przedmiescie)是我們的第一站,兩側整齊的中世紀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樓房其實是戰後重建的,卻美艷如昔,實在令人很難想像,60多年前,這條城內繁華的商業大街是戰火下的廢墟,它說明了華沙人民對城市的小心愛護,更加堅定地傳承自己的文化。他們的態度和行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華沙與波蘭偉大的愛國音樂家蕭邦(Chopin,1810-1849年)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在這條大街上,有座300多年歷史的天主教堂──聖十字教堂(Kosciol sw. Krzyza,Church of the Holy Cross),教堂內一根廊柱下,竟然埋著偉大鋼琴家蕭邦的心臟。


 
蕭邦出生在華沙近郊的熱拉佐瓦沃拉(Zelazowa Wola),自幼就有過人的音樂天賦,八歲演出後一鳴驚人,年紀輕輕就已名揚天下。到二十歲時,他懷著祖國的一抔泥土,離開家鄉遠赴巴黎,就在此時沙俄統治者鎮壓波蘭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民族解放運動。處在這樣動蕩的時候,蕭邦將對祖國的熱愛、對家鄉的思念反映在音樂作品中。
 
1849年蕭邦在巴黎逝世,他姐姐遵照遺願把他的心臟帶回華沙,安葬在聖十字教堂內。據導遊的介紹,二戰時期,教堂的神父為了保護存放蕭邦心臟的匣子,捨身擋住德軍的炸彈,神父雖被炸死,匣子卻完好地保存下來,令人動容。戰後教堂重新修復,蕭邦這顆跳躍的愛國心,再度埋藏於教堂內左邊第二根廊柱中,並在柱上記載他的生平。波蘭人喜歡把教堂稱為「波蘭的心臟」,對這位愛國者是多麼熱愛,就不言而喻了。





我特別進入教堂,尋找「波蘭的心臟」的那根廊柱。教堂屬於巴洛克雙塔式,門前有座耶穌受難的銅像,教堂本身面積並不太大,以白色為基調,正前方的神壇及柱子與柱子之間的壁龕使用大量的金銀材料,金碧輝煌。我見到人們一個個安靜地步入教堂,沉默憑弔這位偉大的愛國鋼琴家,氣氛莊嚴肅穆。



 
 
教堂的斜對面,在Staszic宮前方,有一座青銅的紀念碑,它也是當地的著名地標之一──尼古拉‧哥白尼紀念碑(Pomik. M. Kopernika),銅像高2.8米,雙手分別持著天文儀和量尺。這位倡導「日心學說」的天文科學家,讓人類的天文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導遊指著碑前的太陽系天體運行圖告訴我,這是用中國的淺色大理石鑲嵌的。






 
 
這條大街上,還有著名的華沙大學(Uniwersytet Warszawski),又曾經是蕭邦的另一處故居。華沙大學圖書館設計新穎,大樓頂層是空中花園。導遊讓我登上花園,居高臨下,俯瞰城市。






 
導遊說,過去這一區屬於王公貴族的大院,現在已改變了用途,做為科學研究院和政府機關。其中外形相當典雅穩重的拉齊維烏宮(Palac Radziwillow),由1994年開始,一直是波蘭的總統府,府前的兩條通道口各有兩頭石獅子守護著。廣場中央是一尊約澤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大公(Józef Antoni Poniatowski)橫刀躍馬的銅像,他是波蘭人民的英雄。導遊告訴我這尊銅像只是複製品,原有的銅像早就在戰時毀壞了。他還提到這個地方對歐洲甚至整個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二戰後東西方冷戰時,出現北大西洋公約和華沙條約兩大軍事陣營,其中華沙條約就是1955年在這府裡簽署的。









 
我們轉到後面一座廣場,是莊嚴的無名戰士墓(Grab Nieznanego Zolmerza),紀念為國捐軀的軍人,墓前一盞長燃的火焰由穿著儀仗禮服的軍人日夜輪流守衛著。
 








薩斯基花園(Oyrod Saski)是一座綠草如茵的英式花園,後方卻是令人感到不安的烏姆什拉格廣場紀念碑(Pomnik Umschlagplatz),碑前面是一條刻有標誌的路線,這裡原是猶太人區,在二戰時,三十多萬猶太人被集中起來,用卡車運送到集中營,結果只有約六萬多猶太人戰後餘生,大部分都被德國納粹軍人殘酷殺害了。







 
現在猶太區的廢墟已不復存在,變成了開闊的廣場和草坪。導遊述說當年德國納粹的罪行,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勃蘭特在紀念碑前下跪懺悔、請罪,拉近了波德人民的距離,西德總理的舉措被譽為是歐洲千年來最強烈的認罪表現,他亦因此在197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