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烏魯魯又叫做愛麗斯岩(Ayers Rock),是1873年由探險家威廉構斯(William Gosse)所發現。這塊完整的大岩石在荒漠平原拔地而起,氣勢雄偉,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塊獨立岩石。
 

 
我們開車趕到日落觀景點時,已聚集不少等候的遊客。當地旅遊局每天都公布日出日落的時間,相當準確,方便遊客規劃時間。
 
我站在觀景點靜待日落西山,距離既定的日落時間7點36分尚有餘裕,便繼續聆聽小徐的講解。原來烏魯魯是原住民語「見面集合的地方」之意,巨大的岩石周遭有多處洞穴,是阿男姑人集會、舉行成人禮儀式、進行祭天典禮的地方,岩洞上仍留著許多古時的岩畫,非常具有文化歷史意涵和珍貴性,也難怪此處不僅是世界自然遺產,也同時被列入文化遺產。最令人嚮往的是烏魯魯的「變色」,在不同時間呈現不同顏色,屬於世界奇觀。
 
觀景台的前面是草叢灌木,在此萬籟俱寂之時,心情應該非常悠閒輕鬆才對,美中不足之處,就是不停在面前滋擾的蒼蠅,只能動手驅趕,有些遊客是有備而來的,頭上早就戴了防蠅面罩。
 
短短一個小時的日落過程中,面前的巨岩每分每秒都起著變化,不斷地改變景觀,由原來的紅色逐漸轉為多層次的深橘色、褐色和灰色,直至太陽完全西沉,失去光彩的岩石以暗紫色之姿消失在大漠的黑幕中。

  


 





 
第二天清晨,我又來趟日出之旅,到達另一方向的日出觀景點(Sunrise Viewing Area)時,見到遠比前一晚更多的遊客。站在我身旁的幾位青年男女,是來自台灣的留學生,特地從西北端的達爾文市(Darwin)駕車前來,足足開了超過30個小時,就是為了目睹烏魯魯日出的這一刻。
 



 
我們等候著預估在早上6時40分開始的東升旭日,景色的變化與昨夜恰恰相反,在黑暗中的烏魯魯被陽光驚醒,先是染上淺紅,繼而呈現橘色,然後鮮紅,等太陽完全脫離地平線後,又回復為一塊褐紅的岩石,這些變化充滿神秘感,難怪阿男姑人把它奉為神聖之地。


不僅獨岩變幻莫測,廣闊無垠的荒原那一端,當旭日緩緩浮出地平線,逐漸透出光線,及至光芒萬丈,壯麗無邊,內心油然升起的悸動,實在難以用筆墨形容。

 




  
結束這段日出奇景後,我沿著步道繞行烏魯魯一周,鄰近聲長的植物不單有灌木、桉樹、橡樹,還見識到澳洲的國花──金合歡(Golden Wattle),小徐說此種金黃色植物是當地原住民的食糧之一。
 
烏魯魯流傳著很多傳說和神話,傳說這塊大岩石是由兩個男孩在雨後用泥巴揑造出來的傑作。另外此處原有多個部族,像是蟒蛇女庫尼雅(Kuniya)、袋鼠人瑪拉(Mala)、藍舌蜥蝪人龍卡塔(Lungkata)和毒蛇等,許多岩石上的天然紋痕,都成了神話傳說的素材,例如毒蛇將庫尼雅的族人殺害,岩壁上一個個的窟窿代表刺穿的痕跡,庫尼雅為保護族人與毒蛇博鬥,岩石上不但有彎曲的蛇形,洞穴入口處還有些深刻凹痕,被認為是庫尼雅揮刀所砍下的刀痕。

 

 
 
巨大岩石還保留許多不同「功能」的洞穴,例如做為家庭居處的洞穴(Kulpi Mutitjulu, the family cave),刻畫很多簡單的符號圖形,代表人、袋鼠、鴯鶓和水源。這些經歷萬年的岩畫,至今依然清晰可見。


 

 
此外,一個大型如波浪的洞穴留有海螺化石的遺跡,足可印證岩石從海底推擠升起之說。附近還有一個洞穴提供教學之用(Kulpi Nyiinkaku, the teaching cave),又讓我見識到原住民對後輩的教誨,以及智慧的傳承。


 
 
 
 
原住民能在烏魯魯獨岩生活,繁衍下一代,全靠岩下一個大水潭供作飲用,水源來自天上雨水,順山勢流下蓄積在潭中,清澈見底。不過更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潭上方的岩石有一個心形印記,非常明顯。

 

小徐提及近十年來,日本遊客非常喜歡遊烏魯魯岩,尤其一定要到這裡看一眼心形印記。原來2001年日本出版一篇小說《在世界中心呼喚愛》,講述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書中提到的世界中心就是烏魯魯石。小說瘋魔了日、港、台的青年讀者,後來還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其實許多現今非常熱門的旅遊點,都是因為暢銷的書籍、電影和劇集而帶來觀光人潮,遊客因此能更加融入角色和劇情中。




 
儘管大自然的岩石形態具有如此的吸引力,但烏魯魯岩本身結構會產生很多碎石,形勢亦非常陡峭,聽說每年都有攀岩者摔死,這種危險性使我退避三舍,拒絕挑戰攀登烏魯魯岩,決定打道回酒店,與聖誕老人共進午餐。
 

 

 
下午的行程,我採納小徐的建議,藉由直昇機空中遨遊整個國家公園。多次自遠而近在巨岩頂上盤旋,立體式欣賞這兩處突出的巨大岩石,迥異於漫遊在步道上的感受,又不得不再次佩服上天造物的鬼斧神工。










 
晚上,我隨同其他旅客出席一項特別的戶外野餐,名為「寂靜之聲(Sound of Silence)」,它在「澳洲觀光獎(Australian Tourism Awards)」中曾獲得「最佳觀光餐廳獎」的殊榮。大伙搭乘專用巴士到達烏魯魯對面的小山丘上,先享用香檳,遠眺夕陽景致,一面欣賞藝術家以原住民的獨特樂器──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演奏聖誕歌曲和歐美流行曲。
 

 
等到天色轉暗,我們轉移陣地,來到星空下的燭光晚餐場所,享受具澳洲特色的自助餐,菜色包括袋鼠肉、鱷魚肉和鴕鳥肉等,席間又有觀星專家為大家解說滿天星斗。這時除了天上的繁星和明月,以及地表兩塊漆黑巨岩外,餘下的只有無邊的靜寂。
 

 
 





 


可惜我不太欣賞這般特別的安排,因為在用餐之際,我們的餐檯上飛滿大大小小各類甲蟲、昆蟲,我只能目不轉睛盯緊盤中食物,免受「入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