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乘車離開斯特拉斯堡,開進另一個保守小城,它是阿爾薩斯區內保存得最好的小城,在16世紀時是一處貿易重鎮,是酒商交易的中心,那時酒商沿著運河到小城進行買賣,城內貫穿著四通八達的運河,因此有「小威尼斯」的別稱,城內的小路鋪上鵝卵石,這裡還有一個特色,可以從商店的招牌識別他們的經營行業,如餐廳就豎起一塊彩色卡通式「廚師捧餐」招牌,據說那時代,村民不太懂得文字,只有看圖識字,讓人客了解商店類別,於是留下了各式各樣別緻的招牌。







小城內的房屋多是文藝復興時保存下來的,叫做maison a pans de bois (半樹木的木房),特別之處是木柱一半外露,另一半則在屋內,而四面外牆則用稻草混合泥土堆建而成,很富有地方色彩,在這裡可以找到最細小和最古老的房子,而且還見到眼熟的彩色席紋屋頂,與勃根地和布達佩斯兩城相近,才知道在中古世紀,這幾個城市同在一個貴族統治下,所以才有相同的色彩設計,歐洲各國原來關係和歷史淵源密切,同宗同文化。







沿街道上,導遊特別介紹一座在Rue des Marchands大街36號對面的Maiso Pfister大屋,外面裝飾華麗,有精緻的浮雕繪畫,外凸的窗台和木刻的陽台,卻因為時值冬日,店主關門放假,未能入內。我於是轉入乾淨整齊的市集,攤檔擺賣著水果和燒雞,香氣撲鼻。









科爾馬也是皮革製品中心,導遊說夏天時皮革商會將製成品放在露台和屋頂吹乾,七彩的皮革把這一帶的房子「染」成了彩色世界,樂趣無窮。

小城就是聞名於世的美國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創作人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Frederic Auguste Barthodi)的出生地,原來的房子已變為博物館,一座小型的女神像豎立在進城的大道中,讓大家欣賞雕刻家的傑出作品。漫遊小城後,我就在城中享用德國鹹豬腳伴酸菜,喝德國啤酒,享受地道的德國午餐。




阿爾薩斯是法德軍事必爭之地,發生過無數戰爭,是有名的古戰場,遍山嶺都建有堡壘,有的已經受到戰火毀壞,留下殘垣敗瓦,我難得到這裡一遊,為了一睹阿爾薩斯全貌,改乘迷你直昇機,從空中鳥瞰,除欣賞城堡景致,還看到覆蓋白雪的山巒、田野和葡萄莊園,半小時空中遊彌補了時間的不足,盡覽全區風景。











由於距離返回巴黎的火車起程時間仍餘4小時,我馬上趕到下一個只有1,200多人口的RIQUEWIHR小鎮,小鎮只准步行,禁止車子駛進,這是阿爾薩斯葡萄酒之路中最具古風貌的小鎮,保存著13和16世紀的古堡和庭院,鎮內的小路如迷宮一樣,大小巷互通,小鎮內都是售賣紀念品與葡萄酒、酒器皿和盛酒器等,是一處遊客容易上當受騙的旅遊黑點,我卻偏向「虎山行」,在一家特色的玻璃陶瓷店成功重施我殺價必殺技,買了一堆紀念品,其中有一把開香檳刀,更是愛不釋手。














我念念不忘在斯特拉斯堡的鱷魚餐廳(Au Crocodile),嚐到非常美味的晚餐,餐廳大堂懸掛著一條鱷魚標本,是當年拿破崙戰爭當中一位將軍從埃及帶回來的鱷魚,餐廳就以此命名,其中一道特色菜是水晶鹽餡餅包鴨肝(foie de canard cuit encroute de sel),這是當地的知名餐廳之一,為免向隅,必須預訂座位。




阿爾薩斯是白酒之鄉,我卻失落於葡萄酒之路,不過現在已是老馬識途,下次可以獨個兒再到此走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