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紙門」並不是日本人傳統無鎖的紙門,又名「卡爾門」的「紙門」(Porta della Carta)是指兩扇鋼鑄大門。在威尼斯毗鄰聖馬可大教堂的公爵宮又稱為總督府─杜卡勒宮(Palazzo Ducale) ,紙門正是總督府的正大門。為何把它叫做「紙門」呢?

我翻閱資料,但因為年代已久,已無從稽考。據說古時候威尼斯市民遇有不平事,向總督大人請願、投訴、抗議時,由大門前的文書代筆,幫助他們寫投訴、請願書等緣故,才流傳下來這樣「文雅」的名稱。

我們剛參觀過聖馬可大教堂,隨即轉入這座外表優雅華麗的公爵宮參觀,它始建於9世紀,是羅馬式建築,外觀非常漂亮,宮殿的屋頂上是哥德式的尖塔和雕像,底部是鏤花的大理石柱拱廊,撐托一面粉紅色席紋圖案的外牆,設計大膽,突破古代傳統的風格。





從河道那邊看過去,公爵宮就像一座堡壘,過去是為了防禦外敵入侵的目的而建,經過歷年多次的修建,才改變成今天的開闊式結構,許許多多的門、窗和長長的迴廊環繞整座典雅的宮殿。

自羅馬帝國殞落滅亡後,公爵宮一直是威尼斯的最高權力機關,也是總督的住所。

宮殿正門「紙門」的周圍都是浮雕和塑像,中央總督弗朗切斯科‧弗斯卡里和威尼斯守護神飛獅的雕塑形態逼真,門的左下角有4個雕像,是傳說中四位代表羅馬時代的人物:戴克里安(Diocletian)、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瓦利里安(Valerian)和君士坦丁(Constantine),雕像用斑岩雕成,我們伸手摸摸石像,沾染一下他們的霸氣。

公爵宮的正門口


正門上總督和守護神飛獅的雕塑





在宮外已能感受到它漂亮優雅的外觀,當我們進入宮殿內,更大為驚嘆,宮內共有三層樓,我們沿著旅遊路線參觀,先到中庭大院裡,全部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拱門和廊柱的經典設計,有一股懾人的威勢。

中庭側是大理石建造的巨人階梯(Scala dei Giganti),就在正門進入弗斯卡里凱旋拱門後,上端站著威武的戰神馬爾斯(Mars)和海神尼普頓(Neptune),是雅洛布‧桑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 Rizzo)的作品,我未理會面前的欄杆,走上階梯與「兩神」合照。

之後大家一路登上宮內參觀,經過鋪滿鍍金灰泥拱頂的黃金階梯(Sola d’Oro)前,見到一面「獅子之口」,它張開大口,原來是用來投入告密信的地方,沒想到原來投告發密函習慣由來已久,古人早已深懂此道。

登上這段金光閃亮的黃金階梯,上面樓層分別是大大小小的會議廳、執事議政廳、羅盤廳、武器室等,每個廳室都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國力鼎盛,的確有雄霸天下的氣勢。



廳室內的天花板和四周盡是美麗圖畫,幅幅都是名家之作,令人嘆為觀止,其中四門之廳(Salla delle Quattro Porte)設計最特別,這是一間等候室連接接待室,四門互相對稱,天花板是帕拉弟奧(Palladio)的設計,壁畫則出自丁托列多(Tintoretto)之筆,一幅名家維洛尼斯(Veronese)的作品《歐羅巴之劫》懸掛在廳內,是宮中最生動的作品之一。可惜室內不容拍照,我只能暗中偷拍幾幅,不能盡錄精品,便轉而到售買紀念品處「補飛」(廣東話,買公爵宮的圖畫簡介)。

最後,我們進入與公爵宮相連的監獄,連接兩處的就是著名的嘆息橋(Ponte del Sospiri)。當囚犯經過法庭審判後,如果被判有罪,就會被押往嘆息橋另一邊的監獄,關進暗無天日的牢房裡,或者被判處死刑,一去不復返。

因此,每當囚犯通過嘆息橋時,會忍不住從橋上兩個透光小窗窺視外面運河風光,想到從此就得告別藍天海景,不禁搖頭自嘆。

這橋一直是威尼斯著名的浪漫景點,經常見到熱戀的情侶在嘆息橋前面不遠古人用來拴馬的「稻草之橋」卿卿我我,沉醉在熱戀的浪漫中,這天也剛好有一對小情侶在橋下拍婚紗照,這處原是取景的最佳地點,但如今嘆息橋前一帶,卻被現代的商業彩色廣告海報貼滿,破壞了氣氛,真是大煞風景。

從嘆息橋的小窗窺視外頭風光


匆匆遊遍公爵宮,午餐時間已過,大家飢腸轆轆,雖然意猶未盡,只好留下美好印象,趕到附近餐廳大啖正宗意大利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