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出差有一段時間,久未進辦公室,一回來後Vicky小姐馬上向我報告一件怪異事;她發現我辦公桌背後收藏櫃上其中有兩塊石頭,寄生在上面的白色“海綿”狀圓體“長大”。 
 

我當然不會相信,估計她是視覺上的落差,石頭怎會有“長大”的變化呢? 
 







我詳細觀察後;知道這兩塊礦石是今年初分別從法國勃根地和澳洲雪梨搬回來的,產地就在法國勃根地和新西蘭。當時我也有留意到它們的特徵,覺得很特別,形狀頗有趣,與別的礦石有所不同。 
 

回來我找遍了參考書籍,它們原來是“中沸石”(Mesolite)是鈉沸石族(Natrolite)礦物其中一種,是矽酸鹽類,通常形成為纖維狀或細長的鍾狀放射集合結晶。我這兩块應是屬於後者纖維鍾乳狀結構,是較特別少見的一種。這礦石的化學成分上為鈉沸石與鈣沸石(Scolecite)的中間物體,它們分佈很廣泛,出現在玄武岩(Basalt)和安山石(Andesite)的空洞中,以及礦脈的熱液中,形成於玄武岩熔岩的氣孔中,有些較為特別的樣品會在印度、捷克、南極洲、法羅群島,以及美國華盛頓州、俄亥俄州和科羅拉州等地出現。在台灣東部的海岸山脈地區也會有極少數這類中沸石,被發現在玄武岩氣孔間。
 

我將我所知的常識告訴Vicky,礦石絕不會“變大”,不過保存時應要注意,勿與酸性物體混在一起,不然會發生膠凝作用,這就會“變形”。 
 

我看到“中沸石”奇怪的形狀,它像纖維般的“花簇”,散發出透明絲絹的光澤,在玄武岩上綻放。我從認石過程中,不得不重新當上小學生,翻閱叢書,方能如實告知Vick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