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蘇州是一座已有2500年歷史的古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人們總喜歡把蘇杭兩個江南文化古城聯在一起,它們有著共同的明媚風光,又各自擁有不盡相同的特色文化,如果說杭州具有大家閨秀的風範,那麼蘇州就像小家碧玉的氣派。
 

這天,我自雇車從上海走到蘇州,看看這個已闊別了15年的鏡花水月世界,上次來時與日本同事石野由美子(Yumiko)在煙雨濛濛的五月天游過蘇杭,時光飛逝,這次再踏進這座風物清嘉,人文薈萃,歷來是中華文苑藝林淵藪之地,再來一次“江南憶”。
 

導遊Jenny巧妙地為我安排緊張行程,讓我重點遊古城,先到虎丘、留園、寒山寺,最後到平江古街道區,游水道,儘量用一天時間游遍蘇州最有代表的歷史文化和園林等勝景。兩個多月前我到過烏鎮水鄉,這趟在午餐後游蘇州的平江古城區,同樣是水鄉,卻有著不同的感覺。 
 

導遊先安排我在蘇州著名的“松鶴樓”用午餐,它是一家當地歷史最長、最負有盛名的正宗蘇州菜館,我當然不會放過嘗試它們的招牌名菜“松鼠桂魚”,色香味俱全,Jenny真是好介紹。  

 












平江古街道區就在城的東北面,古名字叫“十泉裡”,這條街道平江路早在宋代地圖上已能見到,足見歷史悠久,我的車子就停在古街道口,已見到保存著古原貌的街路,它是路河並行,路旁就是平江河,是古時蘇州城的主要幹道之一;這個古街區占地只有0.4平方公里,路口有一座古建築四進平房,它原是“義莊”,已被列入重點保護文物之中,現在已被臺灣投資者租下,改為茶館,茶館內設計佈局很有品味,處庭院的座間格有點像“煙格”佈置,比較特別。  

 

平江路全長600多米,它北自白塔東路,南邊末段是幹將路,古街道兩旁是一列列整齊的舊平房,中間隔著一條“綠水”平江河,靠“義莊”這一邊,面向平江河的房子都差不多已變身為文化創意的店鋪。 
 

對岸一面,還是以民居多一些,間中有較為佈置得豪華的餐館和民宿旅店,可見得古街道區已是一處文化創意的集中地;古董文物店、畫廊、宜興茶具展銷店、藝術展覽館、茶館和餐館盡見。 


時正烈日當空,我只好舍步行選擇坐搖櫓船,一次過路河並游(平江路、平江河),小碼頭就設在“義莊”對面,搖櫓掌舵人是當地人,他邊搖邊介紹沿“路河”風光,又在船上大唱蘇州歌謠,歌聲吸引到在路上游的外國旅客,還向船家揮手致意,我覺得河道較烏鎮窄。可能是連續天雨關係,河水混濁,還不時有異味,在遊河期間,見到居民拋棄果皮廢物進河中,可見當地居民對環境衛生意識不強,需要正視和改善,才能更好保存旅遊景點,船家說近幾年,政府已有注意,為保存古跡原貌,開始進行回收民居和進行修建,原來居民已搬進城中新區,估計一年後平江歷史路區,才會把古時風貌復原。 
 

平江河河道,河道雖窄,只能足夠兩隻搖櫓小船並過,坐在小船上,見到河道水巷密集在平江河上,它們縱橫交錯,石拱橋、小橋沿河可見,街道和河道的寬度比例恰當,很有淡雅古樸之風,而且環境幽靜,未有鬧市喧嘩雜聲,與一路之隔的幹將路回然是兩個世界。 



 

 
船家還讓我試當“掌舵人”,一嘗水上人家搖櫓滋味,我也不自量力,站在船頭一展身手。船家介紹沿河的小橋特色和歷史典故,其中“胡相思橋”,它是平江歷史街區僅存的一座拱型石橋,以及橋前面的兩棵對岸而長成的“相思樹”,據說是紀念一位叫“胡相思”的少女,因不肯向封建的婚姻妥協而跳橋的故事,船家還說橋面還有導人向善、積德的浮雕石紋,是否向投河姑娘表示敬意就無從稽考了。除此之外,還有壽安橋、雪糕橋、蘇軍橋、眾安橋等多條古石橋,全條街區一共有18條之多,可見當時是一處交通繁忙的水鄉。 













半小時的游河,船家除唱小調和講故事,還把一旁見到的橋耳、到處可見的小碼頭、明、清兩代的大戶人家的古宅、寺廟等水鄉佳境一一告知我們,待到達幹將路河道盡頭時,我才依依不捨船登岸,告別蘇州歷史街道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鄧予立 的頭像
    鄧予立

    鄧予立看世界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