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族」是去年中國國內出現的新名詞,對我來說非常陌生,這趟到北京與當地老朋友敘會,才第一次聽說這個詞彙,當場還考起多位在京居住的朋友,他們都表示從未接觸過。我回到辦公室,又拿「蟻族」這個詞考考我們的智多星─RICHARD,他也被考倒,表示未曾聽聞過。

當晚我們相約北京「揚子江」飯館,在北京享用揚州的道地名菜
河豚,高談闊論國內外經濟發展外,話題又轉往<蝸居>這部熱門電視劇。工作在北京海澱區的老周,就第一次提到「蟻族」這個在去年底才出現的新名詞,並向我們詳細介紹「蟻族」的來由。

老周對海澱區環境非常熟識,他說近年在海澱唐家嶺,據未經統計數字,聚居了數達十萬人,就是北京的「蟻域」,這個區是城市和鄉村結合,環境嘈雜、骯髒、街道狹窄,居住空間逼仄,區內都是小髮廊、小診所、小網吧等無牌經營的低檔娛樂場所,這就是「蟻族」群居的生活環境。

「蟻族」當然不是一種昆蟲族群,而是
80後甚至90後一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群體「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指的是大學畢業後,無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鄉結合部的大學生。近來香港也常見「80-90後」這樣具時代感的名詞,就是指在1980年後和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其中含意也有部分相似之處。

為什麼要將這群體稱為「蟻族」呢?老周當晚向一眾朋友介紹,這稱之為「蟻族」,是因為這個群體和螞蟻有許多相類似的特點:高智、弱小、群居。首先,螞蟻是昆蟲中智商最高的物種,用螞蟻的高智商來對比「蟻族」,他們都受過高等教育,都是從大學專科畢業,與螞蟻「高智」有共同特點。而螞蟻是弱小昆蟲,不受重視,但蟻災仍會對人類造成嚴重災難,因此,螞蟻亦被稱為「弱小的強者」,這用來比喻當前聚居在城鄉結合的低收入、待業或失業的大學畢業青年,並未被重視處理、安排,但亦有機會造成新的社會問題,對社會治安經濟或許會造成威脅。

再者,螞蟻屬群居動物,一個蟻穴裡通常都有成千上萬隻螞蟻,與「蟻族」聚居生活在一處地方頗有相同之處。「蟻族」是對「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的典型概括,是目前國內第四大弱勢社群,前三大弱勢社群:就是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類。而新出現的弱勢社群「蟻族」,他們受過高等教育,主要從事臨時性工作,沒有固定月薪,部份還處於失業半失業狀態,他們平均每月收入低於人民幣兩千元,絕大多數沒有「三險」和勞動合同,這群青年的年齡在
22-29歲之間,除了與螞蟻一樣擁有「高智、弱小、群居」的共同特點外,還有像螞蟻般頑強的生命力,雖然生活艱辛,但仍有個人奮鬥目標,都期望在社會上出頭的一天,同時,他們群體活躍而且行動團結一致。

這與電視劇<蝸居>所描繪的一對姐妹一樣,都是
80後大學畢業生,是自1999年以來,國內為普及大學教育,擴大大學招生,大學發展與社會未能配合,而有部分大學生來自鄉村外地,畢業後雖然未有工作,仍不願意回到原居地,就有「寧要北京一張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觀念,他們都期待留在大城市中「尋夢」,憧憬美好明天。

據說,這樣的「蟻族」或「蟻穴」,除北京已知的唐家嶺外,還有在上海、廣州、陝西等地,這樣的「蟻族」發展下去,會造成社會的新問題和風險,具有一定的嚴重性。我聽完老朋友的介紹解釋,回到酒店房間,也打開網站尋找相關資料,對於這為數不少的年輕人,當前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如何善用這批受到社會遺忘的大學生,如何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的確是政府刻不容緩之事,身為北京政協委員的我,有責任反映和提議,要求政府的重視和處理這個新的社會迫切問題。我亦覺得很有必要親歷其境,到唐家嶺「蟻域」那裡訪問了解情況,那也許是中國經濟大國繁榮背後的寫照。

從網上找到了一本去年由廉思寫的書《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是一本對「蟻族」的調研報告,為了解「蟻族」提供有更多資料和認識。可惜這次先後在北京和上海機場都無法找到,下次再到北京時,一定要到書店找來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