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80年代已崛起為世界經濟強國,外匯儲備一度長時間排列世界首位,直至2009年才被中國迎頭趕上,今年初日本公佈的外匯儲備為1.049萬億美元,3年來首次下降。日本崛起自80年代,它藉工業、高科技製成品出口外國,同時日元匯價長期低企,有利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占有貿易順差的有利因素,自1985年美歐各國在華盛頓召開G5會議,各國重點在調整貿易不平衡狀況,自始日元急升近10年,至1995年中時創下79.80歷史新高紀錄,日元匯價的高企,當然令日本出口貿易出現下降,日本企業才開始尋找合作夥伴,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設廠投產,減低了日元匯率帶來的衝擊。                                                  

 
80
年代我經常到世界各地出差旅遊時,在歐美商店百貨公司售貨員一見黃皮膚亞洲人進入,一開腔就是日語,大百貨商店的售貨員都有懂日語的,或聘有日本僑民擔任,目的就是爭取日本遊客生意,有些歐美名牌,如愛馬仕(HERMES)LV皮包等,都因日本人喜愛而知名度大增,把價錢也推高了不少,東京銀座就儼如一個世界名牌點的集中地,不少的牌子為了方便日本顧客和迎合他們的要求,如BURBERRY就索性在日本設立另一條生產線(BURBERRY-BLUE LABEL),專門為當地顧客服務,80年代的香港的年青女仕都以到過日本為榮,在那裡可以買到時尚的品牌和款式,而年青人常到的涉谷和喜愛電子產品的秋葉原,均是遊日的必定行程。我自98年開始在日本認識了長 谷川 先生;他是一位資深的期貨專家,當時日本正有準備開放銀行以外的外匯業務,給予期貨公司和證券公司兼營,就是這個原因與東京結下了十多年的不解緣,經常出差東京,工作之外還應女兒IRIS要求,涉谷的BEAMS是我每次必到的商店之一。 


日本股票市場的日經平均指數在198912月創下了38915點高位,接著旋即不斷下跌,在1992年更跌回1985年的水平,只有17000點。日本經濟泡沫爆破90年代出現,金融機構和大企業相繼面臨破產倒閉的危機,整體經濟急轉直下,呈現設備投資停滯,企業庫存增加,工業生產下降,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的局面,連房地產價格跌幅超過一半才勉強穩住,日本整個國家的財富降了一半。
 

這樣經歷了整整近20年,日本經濟仍未復甦,股市離它的歷史高位還有一大段距離,政府推出零利率政策,以圖使日本人增加消費、投資,加促經濟發展,可能是日本民族的性格使然,大多數日本人都恐怕經濟衰退重來,害怕失業,消費和投資意欲一直未有增加,另外人口結構的變化,年青人結婚生育都是新生的社會問題。 


這次我與RICHARD到東京,聽到公司新任社長的YUMIKO講,當地個別員工經常加班加時工作,一星期內其中有3-4天都不回家,而租住在公司附近的酒店,我很驚訝東京酒店租金不會很便宜,每周要租用酒店這顯然不是很好辦法,會增加額外負擔。後來聽當地朋友介紹說;日本有一種令人大開眼界的“膠囊酒店”,就是一種用塑膠或玻璃纖維製成的,高密度的酒店住宿設施,像我們香港的“籠屋”,當然比“籠屋”高級得多。這些“膠囊”每晚大約要10004000日元不等,住宿空間局限於一個約2x 1 x 2.5的空間內,有些高檔的膠囊內還有電視和娛樂設備,每一個單元“膠囊”入口還設有窗簾,保持住客的隱私,當然沒有隔音設備,以及住客要共用衛生浴室等。這些“酒店”正好適應本來是提供加班族或深夜趕不及乘尾班車回家或應酬過夜的專業一族,不過在目前嚴峻經濟形勢下,這些如一格一格棺材似的“膠囊”小室酒店,現在已成為失業人士的長期居所,最近政府也被迫接受這批長期住客以“酒店”地址作為聯絡地點,方便他們求職時用。 



 




我真未有想到日本經濟繁華的背後,還隱藏著一群住在“膠囊”內的住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