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人的話題,多集中在三月份中共政府宣佈
2020年上海將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消息公布後,特區政府及香港媒體都出現不同的聲音及看法,擔心香港被上海取而代之,擔心上海扶搖直上贏過香港。2008年初,香港的地位與紐約、倫敦齊名,擁有「紐倫港」之稱號,及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共政府的決策,粉碎香港人的心,猶如被殘酷地打入冷宮般。

在金融界近
40年的我,對中共政府的舉動並不覺得訝異。80年代香港的崛起,帶來金融市場的開放,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外資金融機構紛紛加入香港市場,培養許多傑出的人才,又因內地開放改革,眾多外資機構利用這便利之處進入內地市場,因而把香港推上更高一層樓,更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早期
1930-40年代的上海已是中國經濟金融城市,經歷數十載的金融洗禮,它的茁壯是有目共睹的,早已超越香港的地位。此次中央的決策,我認為不須過度恐慌擔心。 

1990
年代初期,上海浦東早已準備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只是設施上不論軟硬體均未達到整體性,上海距「金融中心」的門檻甚遠。老實說,我先前曾預言過,上海必然會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雖然香港已有很好的優勢,特區政府官員也常常自誇「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內地城市想超越談何容易,最快起碼要二十年的光陰。

這是一個新的「龜兔賽跑」故事,香港近幾年在監督法制上沒有進步,監管機構官僚傲慢,金融產品缺乏多元化,相當故步自封。像驕傲的兔子一樣,停下來偷懶睡覺,不知不覺中已被烏龜努力不懈堅持奮勇的迎面趕上。香港人才濟濟,有豐沛的資源及經驗,我們不怕競爭,相反的是怕沒有競爭對手,記得「無敵是最寂寞」這個經典名言嗎?

中共總理溫家寶日前在泰國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正是一種警惕,提醒香港這隻兔子需要有危機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