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天堂」返回郵輪的那一宿,我們大伙懷著一樣的心情,惦記白天在布朗站上遇見的巴布亞企鵝,這些小精靈們可愛憨厚的模樣,為我們帶來不少歡笑,大家都期望能有機會進行更近距離的接觸。

翌日天氣轉佳,海面上的景色由沉悶陰暗換上了鮮明色彩,跟昨天形成強烈的對比。船長見機不可失,立即掉頭,回航諾伊邁爾水道(Neumayer Channel),讓我們有機會在藍天白雲下欣賞到「三峽」美景。

DSC00846.jpg

DSC00840.jpg

這次郵輪順利通過水道,接著繞過傑拉許海峽(Gerlache Strait),進入埃雷拉水道(Errera Channel),目的地是庫佛維爾島(Cuverville Island)。

庫佛維爾.jpg

這段航程需要4到5小時,大會於是利用此段時間拉開「南極論壇」的序幕,舉辦一系列有關南極的講座。

首先擔綱演講的中國南極長城站首位越冬考察站長顏其德科學家,他曾經6次遠征南北極,進行科研考察。這次為我們主講的題目是「南極與人類」。

老站長的演說精簡扼要,並重點介紹過去發現南極的探險家,我這時才知道自南極被發現不過兩百多年歷史,首位探險南極卻無功而還的是英國人詹姆士‧庫克,其後經過許多勇士歷盡艱辛、突破萬難,終於揭開南極的神秘面紗。

除了介紹南極的探險歷史外,他還深入淺出講述中國在南極的科研考察過程。中國目前在南極已建立四個考察站,包括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自1985年開始,中國便與其他國家一起探索南極的科學奧秘,保護極地環境及和平利用極地資源等,為造福人類而努力。

L1010849.jpg

L1010858.jpg

此外,大會也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海洋、極地研究專家,繼續深入講解南極與天氣環境的關係、野生動物的演變。這些演說搭配圖文並茂的投影片,使我們了解極地對人類的重要性。雖然我對自然科學一知半解,不過這些講解都一再增添我對極地的了解,既豐富知識,又提高我對南極的興趣,尤其更讓我佩服那些為了科研不怕艱苦的極地探險家。

大會另外還安排來自浙江雲台山的果寧大師,結合禪學與南極。可惜我的悟性不高,聽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未能領會其中的真諦。

大師的演講最終被船長的登島消息所打斷,原來郵輪不經不覺已到了目的地──庫佛維爾島。大家於是匆忙準備行裝,登島去也!

我站在甲板等候登上橡皮艇的時候,朝島上冰山望過去,發現有不少雪白的陸地上滿布黑壓壓的影子,當大家從偵察員那兒得知黑影竟是巴布亞企鵝群,心情格外興奮,都恨不得立刻踏上這塊由比利時人發現,並以法國海軍中將庫佛維爾(J.M.A. Cavelier de Cuverville)命名的小島,與極地精靈們近距離「對話」。

我們的橡皮艇繞過海面上的浮冰,由遠漸近,讓我逐漸看清島上黑影的廬山真面目。大約5000多對巴布亞企鵝,如點點繁星分布在山坡上的幾處地方,場面何其壯觀!

L1100267.jpg

DSC00959.jpg

DSC00957.jpg

我們從卵石灘頭登島,沿著覆蓋厚厚積雪的斜坡,朝巴布亞企鵝其中一處聚居處前進,眼看著跟牠們的距離越來越近,幾乎可觸及柔軟的「毛外衣」。在旁監視的偵察隊員們不停阻止團友與企鵝出現肢體的接觸,也不讓我們大聲喧嘩,影響精靈們的情緒。

L1100284.jpg

L1100302.jpg

L1100308.jpg

DSC00849.jpg

巴布亞企鵝的學名是Pygoscelis papua,個子不高,約75到90厘米之間。牠們長得眉清目秀,要辨認一點都不難,橘紅色的尖嘴,搭配從眼睛延伸到額頭的白色斑紋,身上則披著黑白相襯的「禮服」,有如紳士般的裝束,所以又被叫做「紳士企鵝」。

這些企鵝非常友善,一點都不害羞,有的還離開隊伍,拍著雙翼,蹣跚地迎向我們。那種憨狀可掬的可愛模樣,把團員逗得忍俊不禁,非常開心,大伙都顧不上雪坡的濕滑,手持相機捕捉牠們各種神態。不要看牠們步履緩慢,一旦進入水裡,就變成了游泳和潛水健將呢!

DSC00865.jpg

DSC00927.jpg

DSC00939.jpg

DSC00878.jpg

南極洲有17種企鵝,巴布亞企鵝是其中佔較多數量的企鵝之一,約有30多萬對,牠們是群居的鳥類,而且「奉行」一夫一妻制。我們不時見到一對對企鵝如情侶般走在一起,旁若無人地互訴衷情,非常甜蜜。

DSC00918.jpg

DSC00928.jpg

DSC00929.jpg

這些小精靈們實在太惹人憐愛,若非牠們是保護動物,我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願意把牠們帶回去照顧。

DSC00968.jpg

DSC00863.jpg

DSC00953.jpg

我們在雪坡上與精靈共舞,不顧夕陽早已落下,只留餘暉映照雪地。幾經催促,大伙才終於依依不捨地與島上精靈揮別,踏上回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鄧予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